“行雨忽隨新夢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行雨忽隨新夢斷”全詩
行雨忽隨新夢斷,春風還似故人來。
精神總屬陶潛柳,燮理須歸傅說梅。
已共此邦同樂歲,更須躬稼辟田萊。
分類:
《和唐壽隆上元五首》胡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唐壽隆上元五首》是宋代詩人胡寅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褰云色暗陽臺,
俄復晨曦萬里開。
行雨忽隨新夢斷,
春風還似故人來。
精神總屬陶潛柳,
燮理須歸傅說梅。
已共此邦同樂歲,
更須躬稼辟田萊。
譯文:
山巒綿延,云色暗淡遮掩陽臺,
突然晨曦萬里遼闊地展開。
行雨突然伴隨著新夢的破滅,
春風仍然像故人一般到來。
精神始終屬于陶淵明和柳宗元,
治理國家應當依歸傅說和梅堯臣。
我們已經與這個國家共享歡樂歲月,
更應該親自耕種開辟田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胡寅在上元節與唐壽隆共同歡慶時所作。詩人以山褰云色、陽臺、晨曦、行雨、春風等景象來描繪節日的喜慶氛圍。山褰云色暗陽臺,形容山巒環繞,云霧籠罩,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俄復晨曦萬里開,意味著突然間晨曦光芒灑遍萬里,預示著節日的到來。
詩中提到行雨忽隨新夢斷,春風還似故人來,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的期望和對友情的思念。行雨突然伴隨著新夢的破滅,暗示著短暫的喜悅和人生的變幻無常。而春風則象征著溫暖和希望,它似乎帶來了久違的故人,使人心生喜悅和溫馨。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陶淵明和柳宗元的敬仰之情,認為他們的精神屬于自己。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和政治家,他以耕讀為樂、追求自然和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而著稱。柳宗元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以儒、道、佛三教融合為特點,主張理性治國和修身養性。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國家的關心和對農耕生活的重視。燮理須歸傅說梅,表示治理國家應當依歸傅說和梅堯臣的理念和方法。傅說和梅堯臣都是唐朝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們對治理國家和教化百姓有著深刻的思考和貢獻。已共此邦同樂歲,更須躬稼辟田萊,表示與國家共享歡樂的歲月已經有了,但也需要自己親自努力耕種開辟田地,為國家的繁榮和幸福貢獻一份力量。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懷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節日的喜慶、對友情的思念、對前輩文化人的敬仰以及對國家和農耕生活的關注。通過運用各種意象和符號,詩人創造了一種歡樂、溫馨、向往的氛圍,同時也在提醒人們應當珍惜美好時刻,并且以自己的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整體上,這首詩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行雨忽隨新夢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ng shòu lóng shàng yuán wǔ shǒu
和唐壽隆上元五首
shān qiān yún sè àn yáng tái, é fù chén xī wàn lǐ kāi.
山褰云色暗陽臺,俄復晨曦萬里開。
xíng yǔ hū suí xīn mèng duàn, chūn fēng hái shì gù rén lái.
行雨忽隨新夢斷,春風還似故人來。
jīng shén zǒng shǔ táo qián liǔ, xiè lǐ xū guī fù shuō méi.
精神總屬陶潛柳,燮理須歸傅說梅。
yǐ gòng cǐ bāng tóng lè suì, gèng xū gōng jià pì tián lái.
已共此邦同樂歲,更須躬稼辟田萊。
“行雨忽隨新夢斷”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