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廩峰前人不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石廩峰前人不識”全詩
洞庭湖上月同圓,石廩峰前人不識。
從來說法鬧云林,直措人心定難得。
豈關佛運有窮通,自是擔肩無膂力。
看君古井直浪盡,閱世空花等塵寂。
雖然獨飯一盂香,爭似發甘千百億。
分類:
《示法輪宗覺》胡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示法輪宗覺》是一首宋代胡寅的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境界和對于人生的思考。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身如槁木藏春色,
眼似澄江映秋碧。
洞庭湖上月同圓,
石廩峰前人不識。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作為意象,通過對比來表達作者的心境。詩中的“槁木”暗喻自己的身體,而“春色”則象征生機與美好。作者以自身為比喻,意味著他內心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即使外表看起來平凡無奇。接著,作者用“澄江”和“秋碧”來形容自己的眼睛,這里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清澈和深邃,以及對于秋天的美麗的感受。
詩的下部分將景物轉移到洞庭湖和石廩峰。洞庭湖上的月亮“同圓”,暗示作者內外一致,心境平和。而石廩峰前的人卻不識作者的境界,這表明作者的境界超越了常人的認知。
接下來的兩句“從來說法鬧云林,直措人心定難得。豈關佛運有窮通,自是擔肩無膂力。”表達了作者對于佛法的理解和對于人心的觸動。作者認為傳授佛法并不容易,因為人們的心境難以被撫平。詩中的“擔肩無膂力”意味著作者自覺承擔了傳播佛法的責任,盡管佛法的運行并不受作者的力量所限。
最后兩句“看君古井直浪盡,閱世空花等塵寂。雖然獨飯一盂香,爭似發甘千百億。”揭示了作者對于凡世的看法。作者將人生比喻為古井,直言不諱地表示人生的波瀾已經消失,世間的繁華和名利如同空花一般,無盡的塵寂。相比之下,作者認為自己獨自享受一碗簡單的飯菜所獲得的心靈滿足,勝過發放甘露給無數眾生。
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比,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境界以及對于佛法和人生的思考。詩中充滿了禪意和深邃的哲理,展示了作者獨特的境界和對于人生真諦的洞察。
“石廩峰前人不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fǎ lún zōng jué
示法輪宗覺
shēn rú gǎo mù cáng chūn sè, yǎn shì chéng jiāng yìng qiū bì.
身如槁木藏春色,眼似澄江映秋碧。
dòng tíng hú shàng yuè tóng yuán, shí lǐn fēng qián rén bù shí.
洞庭湖上月同圓,石廩峰前人不識。
cóng lái shuō fǎ nào yún lín, zhí cuò rén xīn dìng nán de.
從來說法鬧云林,直措人心定難得。
qǐ guān fú yùn yǒu qióng tōng, zì shì dān jiān wú lǚ lì.
豈關佛運有窮通,自是擔肩無膂力。
kàn jūn gǔ jǐng zhí làng jǐn, yuè shì kōng huā děng chén jì.
看君古井直浪盡,閱世空花等塵寂。
suī rán dú fàn yī yú xiāng, zhēng shì fā gān qiān bǎi yì.
雖然獨飯一盂香,爭似發甘千百億。
“石廩峰前人不識”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