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慶華黍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年慶華黍豐”全詩
澤均行葦厚,年慶華黍豐。
聲明暢八表,宴喜陶九功。
文麗日月合,樂和天地同。
圣言在推誠,臣職惟匪躬。
瑣細何以報,翾飛淳化中。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奉和圣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圣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露應秋杪,清光澄曙空。
澤均行葦厚,年慶華黍豐。
聲明暢八表,宴喜陶九功。
文麗日月合,樂和天地同。
圣言在推誠,臣職惟匪躬。
瑣細何以報,翾飛淳化中。
譯文:
寒露時節已應秋天的深秋,明亮的光芒洗凈了晨曦的天空。
國家的恩澤均勻地賜予豐饒,慶祝年成豐收的黍稷。
政權的聲威暢通八方,盛宴慶賀各地的貢獻。
文化之美猶如日月的融合,歡樂和諧如同天地的共融。
圣明的言語在推崇誠信,臣子的職責無不盡心盡力。
瑣碎的事物如何能夠報答,只有高飛的德行能夠在純化中顯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權德輿以奉和的方式,向皇帝表達對國家豐收和各地貢獻的贊美之情。詩人通過描繪寒露時節的景象,表達了秋天已經深入人心的感覺,清澈的光芒洗滌了晨曦的天空,象征著國家繁榮昌盛的景象。
詩詞中提到澤均行葦厚、年慶華黍豐,表達了國家的恩澤均勻地賜予了豐饒的慶祝,黍稷是古代的兩種主要糧食作物,象征著豐收和富饒。
聲明暢八表、宴喜陶九功,意味著政權的聲威暢通八方,各地為國家作出了貢獻,舉國上下歡聚一堂慶祝豐收的喜悅。
文麗日月合、樂和天地同,表達了文化之美如同日月輝映,歡樂和諧如同天地共融,形容了國家在繁榮昌盛中文化繁盛、社會和諧穩定的景象。
最后兩句"圣言在推誠,臣職惟匪躬。瑣細何以報,翾飛淳化中"表達了詩人對皇帝圣明言行的推崇,自己作為臣子的職責盡心盡力,感慨瑣碎的事物不能報答皇帝的恩德,只有通過高飛的道德行為,以純正的品德來表達對皇帝的忠誠。
這首詩詞充滿了對國家繁榮昌盛和皇帝圣明統治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和諧穩定和文化繁榮。它展現了作者權德輿對國家的忠誠和對皇帝的推崇,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瑣碎事物的無奈和對高尚品德的追求。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和贊美國家的豐收,以及表達對圣明統治和文化繁榮的向往,展現了權德輿對唐代社會的美好愿景和對皇帝的忠誠之情。
“年慶華黍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fēng nián duō qìng jiǔ rì shì huái
奉和圣制豐年多慶九日示懷
hán lù yīng qiū miǎo, qīng guāng chéng shǔ kōng.
寒露應秋杪,清光澄曙空。
zé jūn xíng wěi hòu, nián qìng huá shǔ fēng.
澤均行葦厚,年慶華黍豐。
shēng míng chàng bā biǎo, yàn xǐ táo jiǔ gōng.
聲明暢八表,宴喜陶九功。
wén lì rì yuè hé, lè hé tiān dì tóng.
文麗日月合,樂和天地同。
shèng yán zài tuī chéng, chén zhí wéi fěi gōng.
圣言在推誠,臣職惟匪躬。
suǒ xì hé yǐ bào, xuān fēi chún huà zhōng.
瑣細何以報,翾飛淳化中。
“年慶華黍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