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漢七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下令漢七國”全詩
奈何趙志父,專舉晉陽兵。
下令漢七國,借此以為名。
吾嘉徙薪智,禍亂何由生。
憶昔溴梁會,豈伊無諸侯。
群臣自盟歃,君政如贅旒。
有力則宗楚,何人復尊周。
空文徒爾貶,見此眥血流。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讀穀梁傳二首》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讀穀梁傳二首》
作者:權德輿
朝代:唐代
讀穀梁傳二首(二為詩的篇數,不是序號)是唐代權德輿所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荀寅士吉射,
誠乃蔽聰明。
奈何趙志父,
專舉晉陽兵。
下令漢七國,
借此以為名。
吾嘉徙薪智,
禍亂何由生。
憶昔溴梁會,
豈伊無諸侯。
群臣自盟歃,
君政如贅旒。
有力則宗楚,
何人復尊周。
空文徒爾貶,
見此眥血流。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權德輿對于歷史上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和觸動。詩中提到了荀寅、趙志父以及漢七國等人和事。作者表達了對于權謀和戰爭的痛惜,認為這些行為會導致禍亂,損害聰明才智。他回憶起溴梁會盟,感嘆當時的諸侯群臣團結一心,但現在卻出現了君主政權的腐敗和國家的混亂。詩詞最后表達了對于權謀斗爭的厭惡,認為其中的文辭虛假,只會帶來血腥和苦難。
賞析:
《讀穀梁傳二首》表達了作者對于權謀和戰爭的憂慮和痛惜之情。詩中使用了簡練的語言和明快的押韻,整體氛圍凝重而沉郁。通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作者呈現了對于權謀的批判和對于混亂時代的悲嘆。詩詞中對于荀寅、趙志父等人的評價,以及對于溴梁會盟的回憶,都體現了作者對于歷史的關注和對于道德價值的思考。
整首詩以質樸的語言探討了權謀和戰爭對于社會和個人的影響。通過對于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回憶和思考,作者傳達了對于和平、團結和真誠的渴望。詩詞中的血腥和苦難的描繪,使讀者對于權謀的虛偽和殘酷有了更深的體會。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引發了讀者對于人性、歷史和權力的思考。
“下令漢七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gǔ liáng chuán èr shǒu
讀穀梁傳二首
xún yín shì jí shè, chéng nǎi bì cōng míng.
荀寅士吉射,誠乃蔽聰明。
nài hé zhào zhì fù, zhuān jǔ jìn yáng bīng.
奈何趙志父,專舉晉陽兵。
xià lìng hàn qī guó, jiè cǐ yǐ wéi míng.
下令漢七國,借此以為名。
wú jiā xǐ xīn zhì, huò luàn hé yóu shēng.
吾嘉徙薪智,禍亂何由生。
yì xī xiù liáng huì, qǐ yī wú zhū hóu.
憶昔溴梁會,豈伊無諸侯。
qún chén zì méng shà, jūn zhèng rú zhuì liú.
群臣自盟歃,君政如贅旒。
yǒu lì zé zōng chǔ, hé rén fù zūn zhōu.
有力則宗楚,何人復尊周。
kōng wén tú ěr biǎn, jiàn cǐ zì xuè liú.
空文徒爾貶,見此眥血流。
“下令漢七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