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貧亦常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士貧亦常事”全詩
茍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輝。
淵明生亂世,初不求奮飛。
為貧聊一出,違己即方歸。
歸來坐衡宇,無粟可療饑。
作詩詠貧士,泰然曾不悲。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和陶詠貧士七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陶詠貧士七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作品。這首詩詞描述了貧窮士人的境況以及他們的心態和態度。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貧士常事,但視其所依。
如果能依附于道德,即使在傍晚時分,也會有光輝。
淵明生活在亂世之中,最初并沒有奮飛的追求。
為了貧窮而寫了這首詩,違背了自己的本心,即刻回歸。
回到家中的衡宇,沒有糧食可以解饑。
寫詩歌贊美貧窮的士人,從容淡定,曾經并不悲傷。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貧窮士人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認為貧窮是常態,但關鍵在于個人所依附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如果能堅守正道,就算處于困境,也能散發出光輝。
詩詞中提到了淵明,在一個混亂的時代中,他并沒有追求功名利祿,而是選擇了安于現狀。作者借此表達了對于追求財富和名利的反思,認為追求物質財富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
在詩詞的結尾,作者寫道自己為了寫這首贊美貧窮士人的詩,暫時放棄了自己的本心,但回到家中后卻面臨著無糧可食的困境。然而,作者并不抱怨或悲傷,而是從容淡定地面對困境,表現出一種超脫物質的心態。
這首詩詞通過對貧窮士人的描繪,表達了對追求道德和內心境界的重視,倡導了超越物質財富的追求,并展示了一種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
“士貧亦常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ǒng pín shì qī shǒu
和陶詠貧士七首
shì pín yì cháng shì, dàn shì qí suǒ yī.
士貧亦常事,但視其所依。
gǒu néng yī yú dào, mù jǐng yì yǒu huī.
茍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輝。
yuān míng shēng luàn shì, chū bù qiú fèn fēi.
淵明生亂世,初不求奮飛。
wèi pín liáo yī chū, wéi jǐ jí fāng guī.
為貧聊一出,違己即方歸。
guī lái zuò héng yǔ, wú sù kě liáo jī.
歸來坐衡宇,無粟可療饑。
zuò shī yǒng pín shì, tài rán céng bù bēi.
作詩詠貧士,泰然曾不悲。
“士貧亦常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