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我年來已掛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幸我年來已掛冠”全詩
真人已去留遺像,古木猶存翳舊壇。
清入杖藜襟抱豁,冷侵衣袂骨毛寒。
何妨便作誅茅計,幸我年來已掛冠。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澤民見示游洞宮護圣二詩次來韻》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澤民見示游洞宮護圣二詩次來韻》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洞府藏真鎖碧巒,
我來頓覺百憂寬。
真人已去留遺像,
古木猶存翳舊壇。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澤民拜訪游洞宮時的情景。洞府中儲藏著神奇的山川,詩人的心情在這里得到了寬慰,百種憂慮煩惱一下子消散。真人已經離去,但他留下的形象依然存在,古老的樹木猶存,籠罩著古舊的祭壇。
清入杖藜襟抱豁,
冷侵衣袂骨毛寒。
何妨便作誅茅計,
幸我年來已掛冠。
詩人持著清貧的杖和藜(一種農具),心懷豁達,寒冷漸漸侵襲著他的衣袂,讓他的骨頭和毛發感受到寒冷。然而,這些并不妨礙他產生誅除一切煩擾的決心,他慶幸自己多年來已經放下了塵世的束縛。
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在游洞宮中的心境變化。一開始,他受到洞府中神奇景色的啟發,憂慮的心情得到了寬慰。然后,他感受到了離去真人的存在,同時也感受到了歲月的流轉和寒冷的侵襲。最后,他表達了自己豁達的心態和對過去束縛的超越,展現了一種追求自由和超脫的精神境界。
整首詩詞運用了自然景物和個人感受的描寫,通過對詩人心境的變化展示了一種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內心的豁達。它通過對自然和人情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煩擾的厭倦和對自由解脫的向往。同時,詩詞的語言簡練,意象鮮明,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幸我年來已掛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é mín jiàn shì yóu dòng gōng hù shèng èr shī cì lái yùn
澤民見示游洞宮護圣二詩次來韻
dòng fǔ cáng zhēn suǒ bì luán, wǒ lái dùn jué bǎi yōu kuān.
洞府藏真鎖碧巒,我來頓覺百憂寬。
zhēn rén yǐ qù liú yí xiàng, gǔ mù yóu cún yì jiù tán.
真人已去留遺像,古木猶存翳舊壇。
qīng rù zhàng lí jīn bào huō, lěng qīn yī mèi gǔ máo hán.
清入杖藜襟抱豁,冷侵衣袂骨毛寒。
hé fáng biàn zuò zhū máo jì, xìng wǒ nián lái yǐ guà guān.
何妨便作誅茅計,幸我年來已掛冠。
“幸我年來已掛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