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后知何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別后知何處”全詩
客路三千里,狂吟幾百篇。
貧寧貽俗笑,死不受人憐。
別后知何處,相思夜不眠。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和鮑昌朝韻》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鮑昌朝韻》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參軍身姿俊逸,醉酒度過流逝的歲月。
漫游客路長達三千里,癡狂地吟詠了幾百篇。
貧窮卻從容面對世俗的嘲笑,即便死去也不受人憐憫。
別離之后,不知身在何處,思念之夜難以入眠。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參軍士兵的心境和經歷。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和對戰爭生活的思考。他在軍旅生涯中飽受艱辛,但仍保持著傲然的姿態,并以飽滿的熱情吟詠詩篇。盡管貧窮和世俗的嘲笑無法打動他,甚至在死后也不會引起他人的憐憫。最后,詩人以深深的思念之情表達了離別后的孤獨和無眠之夜。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世界和情感體驗。首句以"參軍長俊逸"揭示了主人公的英武形象,接著以"醉里度流年"來表達對時光的流逝和酒后暢快的生活態度。"客路三千里"表明了主人公長期在外奔波的辛苦,而"狂吟幾百篇"則顯示了他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和執著。"貧寧貽俗笑,死不受人憐"展示了主人公的堅韌和獨立精神,他不為貧窮和世俗的眼光所動搖。最后兩句"別后知何處,相思夜不眠"以迷失和思念之情作為結尾,呈現了主人公離別后的孤獨和無眠之苦。
這首詩詞通過對個體生命歷程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戰爭歲月和離別孤寂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主人公堅毅獨立、追求自由的精神風貌。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明確,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感動。
“別后知何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bào chāng cháo yùn
和鮑昌朝韻
cān jūn cháng jùn yì, zuì lǐ dù liú nián.
參軍長俊逸,醉里度流年。
kè lù sān qiān lǐ, kuáng yín jǐ bǎi piān.
客路三千里,狂吟幾百篇。
pín níng yí sú xiào, sǐ bù shòu rén lián.
貧寧貽俗笑,死不受人憐。
bié hòu zhī hé chǔ, xiāng sī yè bù mián.
別后知何處,相思夜不眠。
“別后知何處”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