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合葬荒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理合葬荒郊”全詩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榮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條。
青松為我夕,白石為我朝。
仍幸二親墓,相去無幾何。
今得從之游,歡喜如還家。
我心既歡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來奠我,但問山之阿。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和陶挽歌詞三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挽歌詞三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老眼日昏昏,華發日蕭蕭。
我的雙眼漸漸昏花,頭發逐漸凋零。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既然無法逃脫死亡,何不早日將我埋葬在荒涼的郊外。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荒涼的郊野之中,四周盡是險峻的山峰。
榮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條。
茂盛的樹木凝望著秋天的凋零,也已變成一片枯黃的枝條。
青松為我夕,白石為我朝。
青松是我夜晚的伴侶,白石是我白天的依靠。
仍幸二親墓,相去無幾何。
幸好我的父母的墳墓,離我并不遠。
今得從之游,歡喜如還家。
如今我得以隨父母的墳墓游玩,歡喜之情如同回到了家。
我心既歡喜,安用挽者歌。
我內心既然歡喜,又何必用挽歌來表達悲傷。
有人來奠我,但問山之阿。
有人前來向我致祭,卻詢問山的名稱。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死亡和生命的思考。詩人感嘆自己老去,面對死亡的無奈,希望能夠早日葬在荒郊之中。他描繪了荒涼的山野景象和自然的變化,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然而,詩人也體現出對親人的思念和對自然的倚重,他欣然接受了與親人同葬的機會,感受到了一種回到家的喜悅。最后,詩人對于悲傷的挽歌持有不同的態度,認為內心的喜悅已經足夠,不需要再用悲傷的歌曲來表達。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對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理合葬荒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wǎn gē cí sān shǒu
和陶挽歌詞三首
lǎo yǎn rì hūn hūn, huá fà rì xiāo xiāo.
老眼日昏昏,華發日蕭蕭。
bù sǐ jìng hé dài, lǐ hé zàng huāng jiāo.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huāng jiāo hé suǒ yǒu, sì miàn jù tiáo yáo.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róng mù wàng qiū luò, yì yǐ chéng kū tiáo.
榮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條。
qīng sōng wèi wǒ xī, bái shí wèi wǒ cháo.
青松為我夕,白石為我朝。
réng xìng èr qīn mù, xiāng qù wú jǐ hé.
仍幸二親墓,相去無幾何。
jīn dé cóng zhī yóu, huān xǐ rú huán jiā.
今得從之游,歡喜如還家。
wǒ xīn jì huān xǐ, ān yòng wǎn zhě gē.
我心既歡喜,安用挽者歌。
yǒu rén lái diàn wǒ, dàn wèn shān zhī ā.
有人來奠我,但問山之阿。
“理合葬荒郊”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三肴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