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歸去幾何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洞庭歸去幾何年”全詩
我訪遺蹤雖已泯,靈泉百尺尚依然。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題總持寺龍井》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總持寺龍井》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洞庭歸去已過多少年,
干旱之年仍有澤潤我田。
我尋找歷史痕跡雖已消失,
但靈泉依舊流淌,高達百尺。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吳芾對總持寺龍井的題寫。詩人回憶起他離開洞庭湖已經過去了多少年,即使在干旱的年份,總持寺的龍井仍然為他的田地帶來水源。盡管他所追尋的歷史痕跡已經消失不見,但詩人仍能感受到這座靈泉高聳百尺的存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對總持寺龍井的景象和情感。首句中的“洞庭歸去已過多少年”表達了詩人離開洞庭湖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暗示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接著,詩人提到即使在旱季,龍井仍然為他的田地帶來滋潤,展現出龍井的神奇和它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表達了他希望尋找歷史痕跡的愿望,但又感嘆這些痕跡已經消失不見。最后一句中的“靈泉百尺尚依然”描繪了一道高聳的靈泉,給人以壯麗的景象,也暗示了歷史和文化的延續與傳承。
這首詩通過對總持寺龍井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和對歷史文化的關注。盡管歷史痕跡已逝,但靈泉的存在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轉和文化的傳承。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的交融,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洞庭歸去幾何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zǒng chí sì lóng jǐng
題總持寺龍井
dòng tíng guī qù jǐ hé nián, hàn suì yóu lái zé wǒ tián.
洞庭歸去幾何年,旱歲猶來澤我田。
wǒ fǎng yí zōng suī yǐ mǐn, líng quán bǎi chǐ shàng yī rán.
我訪遺蹤雖已泯,靈泉百尺尚依然。
“洞庭歸去幾何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