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詩書付子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老去詩書付子孫”全詩
向來忠義全鄉社,老去詩書付子孫。
正好林泉窮勝事,那知風月負清樽。
他年陰德留余慶,會見簪紳萃一門。
分類:
作者簡介(吳芾)

吳芾(1104—1183),字明可,號湖山居士,浙江臺州府人(現今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田市吳橋村)人。紹興二年(1132)進士,官秘書正字,因揭露秦檜賣國專權被罷官。后任監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愛自強、勵精圖治。
《挽孟仲安二首》吳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孟仲安二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挽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孟仲安的悼念之情,并展現了作者對忠義、詩書和家族傳承的思考。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琴劍縱橫亦已陳,
凜然英氣尚好存。
向來忠義全鄉社,
老去詩書付子孫。
正好林泉窮勝事,
那知風月負清樽。
他年陰德留余慶,
會見簪紳萃一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表達對孟仲安的挽歌,展示了作者對忠義、詩書和家族傳承的思考。詩的開頭,"琴劍縱橫亦已陳",表明孟仲安在紛爭中以英勇的姿態存在過,凜然的英氣至今未減。"向來忠義全鄉社",表達了孟仲安一直以來忠誠和正直的品質,贏得了全鄉社的敬仰。"老去詩書付子孫",表明作者將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智慧傳承給子孫后代。
詩的下半部分,"正好林泉窮勝事,那知風月負清樽",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林泉等事物的盛衰興廢看似正好,但風月卻無法負擔起清吧中的美好。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對于自己一生所追求的美好事物和享樂的心境,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消逝。
最后兩句,"他年陰德留余慶,會見簪紳萃一門",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的善行和美德能夠在后世留下美好的回憶,并期待能與其他有才華的文人雅士相見于一堂,共同交流。
整首詩詞通過對孟仲安的挽歌,反映了作者對忠義、詩書和家族傳承的推崇和思考。同時,詩中對于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于生命意義和時光消逝的思索,以及對于自己的行為和遺產在后世的期望。
“老去詩書付子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mèng zhòng ān èr shǒu
挽孟仲安二首
qín jiàn zòng héng yì yǐ chén, lǐn rán yīng qì shàng hǎo cún.
琴劍縱橫亦已陳,凜然英氣尚好存。
xiàng lái zhōng yì quán xiāng shè, lǎo qù shī shū fù zǐ sūn.
向來忠義全鄉社,老去詩書付子孫。
zhèng hǎo lín quán qióng shèng shì, nǎ zhī fēng yuè fù qīng zūn.
正好林泉窮勝事,那知風月負清樽。
tā nián yīn dé liú yú qìng, huì jiàn zān shēn cuì yī mén.
他年陰德留余慶,會見簪紳萃一門。
“老去詩書付子孫”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