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筇前后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攜筇前后村”全詩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筆醉醒語,攜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總休論。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覺華山居三首》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覺華山居三首》是宋代仲并創作的一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轅。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譯文:
突然起身開啟郊外門扉,急忙回到繁華的朝市之中。
主君的恩德如同父母般深厚,而這座山峰也是廣闊的世界。
詩意:
詩人描述了自己在山居的生活與朝市的喧囂之間的對比。他在山居時思念主君,感受到主君對他的深厚恩情,認為這種恩情就像父母對子女的深愛一樣。同時,他也認識到山峰的廣闊和壯美,感嘆山峰與世界同樣遼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山居和朝市的不同,表達了詩人對主君的思念和對山峰的贊美之情。詩人使用了倏起、亟回等詞語,展現了他快速離開山居的沖動和迅速回到朝市的急迫感。他將主君的恩情比喻為父母的愛,突顯了主君對他的重視和關懷。而山峰則被描繪為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以其高遠、廣博的景象來襯托出主君的恩德之偉大。
第二首:
援筆醉醒語,攜筇前后村。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譯文:
拿起筆醉醒時言語流暢,隨身攜帶竹杖游歷各個村落。
主君的恩德如同父母般深厚,而這座山峰也是廣闊的世界。
詩意:
詩人描繪了自己在山居中的生活,他醉醒之時言辭流暢,用筆寫下心中的感慨。他帶著竹杖游歷各個村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和人間的風情。他再次表達了對主君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再次贊美了山峰的廣闊和壯美。
賞析:
這首詩繼續描述了詩人在山居中的生活,他在醉醒之時筆墨流暢,用詩言志,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帶著竹杖前往各個村落,感受自然和人情的美好。通過描繪自己的行動和感受,詩人進一步強調了主君對他的恩德以及山峰的壯麗景象。
第三首:
是非襟度外,客至總休論。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譯文:
是非紛爭與我無關,客人到來總是停止爭論。
主君的恩德如同父母般深厚,而這座山峰也是廣闊的世界。
詩意:
詩人表示自己不被是非之爭所困擾,對于瑣碎的爭議不感興趣。當客人來訪時,他們也會停止爭論。詩人再次表達了對主君恩德的感激之情,同時也再次贊美了山峰的廣闊和壯美。
賞析:
這首詩詞強調了詩人遠離是非之爭的態度,他將自己與這些爭論分離開來,保持內心的寧靜。他認為來訪的客人也會停止爭論,突出了他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詩人再次贊美主君的恩德和山峰的壯麗景象,以表達他內心深處的敬意和贊美之情。
總結:
《覺華山居三首》是仲并創作的一組詩詞,通過對比山居和朝市的不同,表達了詩人對主君的思念和對山峰的贊美之情。詩人將主君的恩情比喻為父母的愛,突顯了主君對他的重視和關懷。同時,山峰被描繪為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以其高遠、廣博的景象來襯托出主君的恩德之偉大。這些詩詞展示了詩人在山居中追求寧靜和美好的心境,以及他對主君的忠誠和感激之情。
“攜筇前后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ué huà shān jū sān shǒu
覺華山居三首
shū qǐ jiāo fēi niàn, jí huí cháo shì yuán.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轅。
jūn ēn rú fù mǔ, shān jiǒng yì qián kūn.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yuán bǐ zuì xǐng yǔ, xié qióng qián hòu cūn.
援筆醉醒語,攜筇前后村。
shì fēi jīn dù wài, kè zhì zǒng xiū lùn.
是非襟度外,客至總休論。
“攜筇前后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