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日聲稱滿中外”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少日聲稱滿中外”全詩
少日聲稱滿中外,幾年詞采秀東南。
詩壇欲借背城一,材館均蒙吐哺三。
每見匆匆又分去,與公交談不須甘。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是宋代仲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樹猶如此我何堪,
賴有隨齋可劇談。
少日聲稱滿中外,
幾年詞采秀東南。
這棵樹依然如此,我感到無可奈何,
幸好有隨齋可以暢談。
少年時代聲名遠揚,贊譽傳遍中外,
多年來的詞才在東南地區展露鋒芒。
詩壇欲借背城一,
材館均蒙吐哺三。
每見匆匆又分去,
與公交談不須甘。
詩界本想借用名山背景,
文藝機構都受到國家的贊賞。
每次見面匆匆又分離,
與公眾的交談不再愉快。
詩意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仲并對自己詩才的自省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人以樹為象征,暗喻自己的才華與影響力,表示自己在詩壇的地位與名望已經逐漸衰退,感到無奈和無可奈何。然而,詩人還是慶幸自己有隨齋這個知己,可以在隨齋的陪伴下暢談詩文。詩人回顧自己年少時的輝煌,聲名鵲起,詩歌被人稱贊,傳播至中外。然而,時光流逝,幾年過去了,詩人的才華只在東南地區有所施展。
詩中還提到了詩壇和文藝機構。詩人希望能夠借助詩壇的聲望和文藝機構的支持來提升自己的地位,但這種期望并沒有實現,只得到了短暫的贊賞。每次與人相聚,又很快分離,與公眾的交流也不再如以往那般愉快,這使詩人感到一種無奈和不甘。
整首詩詞透露出對時光流逝和個人才華逐漸淡漠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對名利與交往的矛盾心理的反映。詩人在表達自己的苦悶和無奈的同時,也抒發了對詩歌創作和交流的熱愛和追求,以及對詩壇和文化機構的期待和希冀。
“少日聲稱滿中外”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òng qián yùn bié jì gěng shí jǔ èr shǒu
用前韻別寄耿時舉二首
shù yóu rú cǐ wǒ hé kān, lài yǒu suí zhāi kě jù tán.
樹猶如此我何堪,賴有隨齋可劇談。
shǎo rì shēng chēng mǎn zhōng wài, jǐ nián cí cǎi xiù dōng nán.
少日聲稱滿中外,幾年詞采秀東南。
shī tán yù jiè bèi chéng yī, cái guǎn jūn méng tǔ bǔ sān.
詩壇欲借背城一,材館均蒙吐哺三。
měi jiàn cōng cōng yòu fēn qù, yǔ gōng jiāo tán bù xū gān.
每見匆匆又分去,與公交談不須甘。
“少日聲稱滿中外”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九泰 (仄韻) 去聲九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