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賦落英吾豈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伴賦落英吾豈敢”全詩
伴賦落英吾豈敢,狂言聊復為君催。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次韻耿薦可催菊三首》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次韻耿薦可催菊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仲并
年來花意亦難猜,
陶令東籬獨未開。
伴賦落英吾豈敢,
狂言聊復為君催。
中文譯文:
多年來,花的心思也難以猜測,
陶令的東籬獨自未開。
陪同賦詩,落英花瓣怎敢與你相比,
我隨意的言語只是為了催促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仲并創作的《次韻耿薦可催菊三首》之一。詩人以描寫菊花為主題,表達了對花朵的思考和對友人的關心。
第一句“年來花意亦難猜”,詩人表示多年來對花的心思難以猜測。這句意味深長,表達了人們對于自然界的花朵和美的理解往往有限,花的含義和內涵常常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第二句“陶令東籬獨未開”,詩人寫道陶令的東籬中的花還未開放,意味著陶令種植的菊花尚未綻放,暗示著友人的心情或許不是很愉快,也許是因為某種原因而無法釋放心中的情感。
第三句“伴賦落英吾豈敢”,詩人表示自己不敢與友人相提并論,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才華和陶令相比差距很大。同時,他提到了落英,這象征著花朵的凋零,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
最后一句“狂言聊復為君催”,詩人說自己的瘋狂言辭只是為了催促和激勵友人。這句話傳遞了詩人對友人的關心和鼓勵,希望友人能夠振作起來,克服困難。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花朵和友人的思考和關懷,通過菊花的形象,揭示了人生的短暫和變幻無常。同時,詩人在表達自己的無能和不足時,也透露出一種對友人的贊賞和敬仰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讀者帶來一種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伴賦落英吾豈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gěng jiàn kě cuī jú sān shǒu
次韻耿薦可催菊三首
nián lái huā yì yì nán cāi, táo lìng dōng lí dú wèi kāi.
年來花意亦難猜,陶令東籬獨未開。
bàn fù luò yīng wú qǐ gǎn, kuáng yán liáo fù wèi jūn cuī.
伴賦落英吾豈敢,狂言聊復為君催。
“伴賦落英吾豈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七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