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四十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竹杖芒鞋四十年”全詩
赤手旋為新活計,白頭猶作舊因緣。
如如炒境無多事,了了真心不礙禪。
安坐高峰重點檢,未須枕石伴云眠。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送智道者》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智道者》是宋代仲并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胸中歷歷幾山川,
竹杖芒鞋四十年。
赤手旋為新活計,
白頭猶作舊因緣。
如如炒境無多事,
了了真心不礙禪。
安坐高峰重點檢,
未須枕石伴云眠。
中文譯文:
心中歷經了多少山川,
手持竹杖,腳踩芒鞋四十載。
曾經赤手變為新的謀生事業,
如今白發依舊承受著舊時的因緣。
安靜地炒炒菜,沒有太多煩惱,
心境明朗,真心不受禪宗所礙。
坐在高峰上,重重審視人生的要點,
無需枕著石頭伴云歸夢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智道者為送別對象,描繪了一個智者的生活境界和心路歷程。詩中通過描述智道者的行走和歲月的變遷,展現了他追求智慧和修行的過程。
首先,智道者經歷了多少山川,歷經滄桑之后,他依然堅持以竹杖為依托,腳踏芒鞋,行走在世間。這種簡樸的行走方式象征著他對塵世的超脫與安寧。
其次,智道者放下了過去的工作,選擇了新的謀生方式,用赤手來從事新的活計。這表明他擁抱變化,勇于創新,并且不畏艱辛。
然而,盡管歲月已經使他白發蒼蒼,他仍然承受著舊時的因緣,這表明他對過去的經歷與情感有著深厚的感悟和牽掛。
然后,智道者的心境如此平和,他在炒菜時沒有太多煩惱,心中明了,真心不受禪宗所限制。這表明他內心已經達到了一種超越紛擾的境界,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擾,保持著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最后,智道者選擇安坐在高峰上,審視人生的要點,重點檢視自己的修行成果和人生的意義。他并不需要枕著石頭伴隨云歸夢鄉,這表明他在修行中已經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覺悟和滿足。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智道者追求智慧和修行的人生旅程。通過對智道者的生活境界和內心狀態的描繪,展示了智者超脫塵世的情懷和對人生深層次思考的追求,同時也呼喚著讀者對于內心寧靜與自在的思考。
“竹杖芒鞋四十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ì dào zhě
送智道者
xiōng zhōng lì lì jǐ shān chuān, zhú zhàng máng xié sì shí nián.
胸中歷歷幾山川,竹杖芒鞋四十年。
chì shǒu xuán wèi xīn huó jì, bái tóu yóu zuò jiù yīn yuán.
赤手旋為新活計,白頭猶作舊因緣。
rú rú chǎo jìng wú duō shì, liǎo liǎo zhēn xīn bù ài chán.
如如炒境無多事,了了真心不礙禪。
ān zuò gāo fēng zhòng diǎn jiǎn, wèi xū zhěn shí bàn yún mián.
安坐高峰重點檢,未須枕石伴云眠。
“竹杖芒鞋四十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