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余不覺愁何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酒余不覺愁何在”全詩
酒余不覺愁何在,花底直疑春可尋。
江水無情猶北渡,淮岑相對漫南音。
憑高最動歸與念,臥聽疏蟬出晚林。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和馬丈游劉園》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馬丈游劉園》是宋代詩人仲并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槐柳參差覆地陰,
薰風院落日沉沉。
酒余不覺愁何在,
花底直疑春可尋。
江水無情猶北渡,
淮岑相對漫南音。
憑高最動歸與念,
臥聽疏蟬出晚林。
譯文:
槐樹和柳樹錯落有致地覆蓋著大地,形成一片陰涼之地,
微風吹拂著庭院,太陽漸漸西沉。
喝過酒后,不覺得有什么愁苦,
在花叢深處,直覺得春天近在眼前。
江水冷酷無情,卻依然向北流去,
淮河的陡峭山崗與之相對,形成南方的音韻。
我憑高處眺望,最觸動我的是對歸鄉的思念,
躺在那里傾聽著稀疏的蟬鳴從夜幕中傳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的和諧與思考。詩人以槐樹和柳樹作為意象,描繪了大地上錯落有致的樹影,給人一種清涼宜人的感覺。詩中的薰風、院落和沉沉的太陽落下的描寫,營造出一個寧靜而溫暖的庭院景象。
詩的前兩句沒有明確的情感表達,給人一種淡定自若的感覺。詩人在喝過酒之后,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了一種欣賞之情,使他忘卻了憂愁。詩中的花底直疑春可尋,表達了詩人眼前景物的美妙之處,使他產生了春天即將到來的錯覺。
接下來的兩句描寫了江水與淮岑的對比。江水向北流去,表現了它的冷漠無情,而淮岑則是南方的山峰,與之相對形成南方的音韻。這種對比表達了自然界中不同事物的差異,同時也暗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思念之情。他站在高處,俯瞰著遠方,思念著家鄉的人和事,這種思念在他心中揮之不去。他躺在那里,靜靜地傾聽著夜晚林間稀疏的蟬鳴聲,這種場景給人一種寧靜、安詳的感覺。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思考,以及對歸鄉的思鄉之情。詩人以淡然的情感態度,觀察和感受著周圍的一切,展示了對自然和生活的敏感和細膩。整首詩情景交融,語言簡潔清新,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酒余不覺愁何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mǎ zhàng yóu liú yuán
和馬丈游劉園
huái liǔ cēn cī fù dì yīn, xūn fēng yuàn luò rì chén chén.
槐柳參差覆地陰,薰風院落日沉沉。
jiǔ yú bù jué chóu hé zài, huā dǐ zhí yí chūn kě xún.
酒余不覺愁何在,花底直疑春可尋。
jiāng shuǐ wú qíng yóu běi dù, huái cén xiāng duì màn nán yīn.
江水無情猶北渡,淮岑相對漫南音。
píng gāo zuì dòng guī yǔ niàn, wò tīng shū chán chū wǎn lín.
憑高最動歸與念,臥聽疏蟬出晚林。
“酒余不覺愁何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賄 (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