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案盡紛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吏案盡紛若”全詩
吏案盡紛若,心田正坦然。
林泉誰共樂,衣缽子能傳。
會有蒲輪到,朝煙夕靄邊。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送致政節推朱子發歸無錫二首》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致政節推朱子發歸無錫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仲并
詩詞中文譯文:
雞棲朱伯厚,來葉尚多賢。
吏案盡紛若,心田正坦然。
林泉誰共樂,衣缽子能傳。
會有蒲輪到,朝煙夕靄邊。
詩意:
這首詩是仲并寫給致政節推朱子發歸無錫的二首詩之一。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送別的情景。首先,詩人提到雞棲,寓意天明,意味著離別的時刻已經到來。朱伯厚作為受推舉出任職務的人,被詩人贊頌為賢能之士。然后,詩人談到吏案紛紛,表明政務繁忙,而詩人的內心卻是坦然無懼。接著,詩人提到林泉,用以比喻田園之樂,表達了對朱子發的祝愿,希望他能與他人共同享受這份寧靜和快樂。詩人還提到了衣缽子能傳,暗示朱子發在無錫會有接班的人繼續他的事業。最后兩句,詩人用蒲輪、朝煙和夕靄描繪了離別的邊界,意味著朱子發即將離開,和他的同事和朋友們分別。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送別的情感。詩人通過雞棲、吏案紛若等形象的描寫,展示了政務繁忙的現實,但他的內心卻是坦然的,這體現了他對朱子發的贊賞和祝愿。詩人通過林泉、衣缽子等意象,表達了對朱子發未來的期望和對他事業的延續的信心。最后兩句則以朝煙夕靄的景象,抒發了離別的情感和對朱子發未來的祝福。整首詩意蘊含豐富,用意象描繪了送別的場景和情感,表達了詩人對朱子發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事業和友情的關注和重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展現了送別的情感和對朱子發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政務繁忙和離別的坦然態度。它展示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和價值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內涵。
“吏案盡紛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zhì zhèng jié tuī zhū zǐ fā guī wú xī èr shǒu
送致政節推朱子發歸無錫二首
jī qī zhū bó hòu, lái yè shàng duō xián.
雞棲朱伯厚,來葉尚多賢。
lì àn jǐn fēn ruò, xīn tián zhèng tǎn rán.
吏案盡紛若,心田正坦然。
lín quán shuí gòng lè, yī bō zi néng chuán.
林泉誰共樂,衣缽子能傳。
huì yǒu pú lún dào, cháo yān xī ǎi biān.
會有蒲輪到,朝煙夕靄邊。
“吏案盡紛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