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光乘暗何處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光乘暗何處投”全詩
夜光乘暗何處投,冷淡行人悵如失。
明朝風清天動色,云陰初若龜兆坼。
須臾白盤升天東,相如歸來更全璧。
分類: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見月》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見月》
朝代:宋代
作者:仲并
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中文譯文:
元宵節微雨中的十六夜,雨停后見到明亮的月光。燈火在千家萬戶中競相閃耀,出門時已是黃昏,云彩掩蓋了天空的顏色。在黑暗中,人們無法尋找到夜光的方向,感到迷茫失落。明天清晨,清風吹動,天空變得明朗起來,云層漸漸散開,仿佛是一只龜殼破裂的預兆。轉瞬間,月亮如白色盤子升起在東方,就像相如歸來,帶回完整無缺的玉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宵節的夜晚,以及微雨之后的明月。首先,詩人通過描述燈火在千家萬戶中閃耀的景象,展現出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然后,他以黃昏時分的出門為過渡,揭示了云彩遮蔽天空的陰暗景象,以及行人迷茫失落的心情。接著,詩人以明天清晨的風起和云層散開為轉折點,表現出一種希望和明朗的氛圍。最后,他以月亮升起的畫面比喻相如歸來,象征著帶回完整而珍貴的事物。
整首詩以描寫元宵節的微雨夜晚為背景,通過對燈火、云彩、明亮的月亮等景象的描繪,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氣氛、人們的迷茫失落以及希望與明朗的到來。同時,詩中巧妙地借用相如歸來的意象,表達了帶回完整無缺的珍貴事物的期盼與向往。
這首詩描寫細膩,運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寫手法,通過景物的變化和情感的表達,傳達了節日氣氛和人們的內心體驗。讀者可以通過欣賞這首詩,感受到元宵節夜晚的祥和、喜慶與期待,以及在困惑與迷茫中尋找希望的渴望。
“夜光乘暗何處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uán xiāo wēi yǔ shí liù yè yǔ zhǐ jiàn yuè
元宵微雨十六夜雨止見月
dēng huǒ qiān mén jìng shì rì, chū hù huáng hūn yún mǒ qī.
燈火千門競是日,出戶黃昏云抹漆。
yè guāng chéng àn hé chǔ tóu, lěng dàn xíng rén chàng rú shī.
夜光乘暗何處投,冷淡行人悵如失。
míng cháo fēng qīng tiān dòng sè, yún yīn chū ruò guī zhào chè.
明朝風清天動色,云陰初若龜兆坼。
xū yú bái pán shēng tiān dōng, xiàng rú guī lái gèng quán bì.
須臾白盤升天東,相如歸來更全璧。
“夜光乘暗何處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