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我何由慰母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我何由慰母心”全詩
只知筇竹通中國,何似長似種上林。
槐省銜杯蒙舊識,楓庭躡履聽歸音。
昔人九折回東地,笑我何由慰母心。
分類:
作者簡介(李石)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長松奉寄鄭察院》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長松奉寄鄭察院》是宋代詩人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漢使西來雪瘴深,
龍蛇窟宅費披尋。
只知筇竹通中國,
何似長似種上林。
槐省銜杯蒙舊識,
楓庭躡履聽歸音。
昔人九折回東地,
笑我何由慰母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使臣從遙遠的地方來到中原的情景。他克服了嚴寒的雪和險惡的瘴氣,費盡心思尋找著目的地。他只知道通過茂密的竹林可以通往中原,但與那里的壯麗景色相比,又有什么能與峻嶺上的松樹相媲美呢?當他來到槐省時,他帶著酒杯,感嘆著與他有舊識的人們。他跨過楓庭,聽到了故鄉的聲音。他想起了過去的人曾九次往返東方的故事,對比起他自己,他覺得自己無法讓母親的心靈得到安慰。
賞析:
這首詩以寫實和抒情相結合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遠離故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漢使艱苦跋涉的旅程,展示了他們為了國家使命而勇往直前的精神。詩中的"筇竹通中國"一句,以簡潔而形象的語言,表達了通往中原的道路,同時也隱含了壯麗的山水景色。"長似種上林"一句,則通過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故鄉優美景色的思念之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帶領讀者回到槐省和楓庭,通過描寫銜杯和躡履的動作,展示了詩人與舊友的重逢和交流。通過這些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故土和故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他自己離開故土的孤獨和無奈。
整首詩以平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但卻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流露,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遠離故鄉的苦楚和思念。這首詩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同時,也展示了對國家和家庭的忠誠與關懷,具有深厚的人文關懷和思想內涵。
“笑我何由慰母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áng sōng fèng jì zhèng chá yuàn
長松奉寄鄭察院
hàn shǐ xī lái xuě zhàng shēn, lóng shé kū zhái fèi pī xún.
漢使西來雪瘴深,龍蛇窟宅費披尋。
zhǐ zhī qióng zhú tōng zhōng guó, hé sì zhǎng shì zhǒng shàng lín.
只知筇竹通中國,何似長似種上林。
huái shěng xián bēi méng jiù shí, fēng tíng niè lǚ tīng guī yīn.
槐省銜杯蒙舊識,楓庭躡履聽歸音。
xī rén jiǔ zhé huí dōng dì, xiào wǒ hé yóu wèi mǔ xīn.
昔人九折回東地,笑我何由慰母心。
“笑我何由慰母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