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言沃宸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昌言沃宸聰”全詩
懿此嘉遁士,蒲車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樸略多古風。
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聰。
巖居四十年,心與鷗鳥同。
一朝受恩澤,自說如池龍。
乞骸歸故山,累疏明深衷。
大君不奪志,命錫忽以崇。
旭旦出國門,輕裝若秋蓬。
家依白云嶠,手植丹桂叢。
竹齋引寒泉,霞月相玲瓏。
曠然解赤綬,去逐冥冥鴻。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送崔諭德致政東歸》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送崔諭德致政東歸
天子坐于法宮,
發布詔書,命崔諭德東歸。
他是一位隱居的賢士,
乘馬駛向秋山中。
他衣著樸素,進入宮廷,
素雅之舉彰顯其古風。
他直言不諱地侍奉太子,
聰慧的言辭充滿智慧。
他隱居在山間四十年,
心與鷗鳥相伴而行。
他突然受到皇恩賜祿,
自比湖中崇龍。
他請求將尸骨歸故山,
多次上表明自己的心意。
大君尊重他的志向,
賜予他崇高的稱號。
旭日初昇離開國門,
輕裝出行如秋蓬。
他的家在白云嶠,
他親自種植丹桂叢。
他的竹齋旁有寒泉,
霞光月色相輝映。
如今他解下紅綬帶,
跟隨飛鴻遠去不返。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崔諭德,一位隱居的賢士。詩中寫到崔諭德受到天子的征召,前往東歸為政。崔諭德素衣樸素,言辭直接而聰明,曾在山間隱居四十年。然而,在此時他突然受到了皇恩賜祿,他非常感恩,并表達了將尸骨歸故山的心愿。皇帝贊賞他的志向,并賜予他崇高的稱號。最后,崔諭德帶著輕裝離開,歸隱山林,不再返回朝廷。
這首詩以送別為主題,通過描寫崔諭德的心思和志向,表達了詩人對他的贊賞和敬仰之情。詩中展現了崔諭德的品德和才華,以及他與自然相融的生活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凸顯了唐代隱逸文化的特點。同時也體現了權德輿對隱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昌言沃宸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cuī yù dé zhì zhèng dōng guī
送崔諭德致政東歸
tiān zǐ zuò fǎ gōng, zhào shū xià jiāng dōng.
天子坐法宮,詔書下江東。
yì cǐ jiā dùn shì, pú chē fù qiū zhōng.
懿此嘉遁士,蒲車赴丘中。
hè yī rù chéng míng, pǔ lüè duō gǔ fēng.
褐衣入承明,樸略多古風。
zhí dào shì tài zǐ, chāng yán wò chén cōng.
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聰。
yán jū sì shí nián, xīn yǔ ōu niǎo tóng.
巖居四十年,心與鷗鳥同。
yī zhāo shòu ēn zé, zì shuō rú chí lóng.
一朝受恩澤,自說如池龍。
qǐ hái guī gù shān, lèi shū míng shēn zhōng.
乞骸歸故山,累疏明深衷。
dà jūn bù duó zhì, mìng xī hū yǐ chóng.
大君不奪志,命錫忽以崇。
xù dàn chū guó mén, qīng zhuāng ruò qiū péng.
旭旦出國門,輕裝若秋蓬。
jiā yī bái yún jiào, shǒu zhí dān guì cóng.
家依白云嶠,手植丹桂叢。
zhú zhāi yǐn hán quán, xiá yuè xiàng líng lóng.
竹齋引寒泉,霞月相玲瓏。
kuàng rán jiě chì shòu, qù zhú míng míng hóng.
曠然解赤綬,去逐冥冥鴻。
“昌言沃宸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