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已三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白發已三年”全詩
黃花到十月,白發已三年。
酒盡遲村餉,詩成得晝眠。
低回看雙鶴,鎩翮欲摩天。
分類:
作者簡介(李石)
李石。少負才名,既登第,任大學博士,出主石室,就學者如云。蜀學之盛,古今鮮儷。后卒成都,時作山水小筆,風調遠俗。卒年七十外。
《雙鶴》李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雙鶴》是宋代詩人李石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積雨催寒早,
江湖渺障川。
黃花到十月,
白發已三年。
酒盡遲村餉,
詩成得晝眠。
低回看雙鶴,
鎩翮欲摩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抒發了詩人在時光流轉中對歲月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詩的開篇寫道:“積雨催寒早,江湖渺障川”,表達了長時間的雨水催促著寒冷的到來,江湖的景色模糊了眼前的川流。這種自然景象與人的內心感受相呼應,傳達出時間的不可阻擋和變幻無常。
接著,詩中描述了黃花開到十月,而詩人的白發已經有三年之久。這里通過描繪花的開放和自身白發的增長,展示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的衰老。白發是歲月的痕跡,也是詩人經歷的時間的見證。
詩中提到“酒盡遲村餉,詩成得晝眠”,這是詩人對自己從事文學創作的生活態度的表達。酒盡遲村餉意味著詩人過著清貧的生活,而詩成得晝眠則暗示著詩人在創作中獲得了精神的滿足。這種對艱苦生活和文學創作的態度,體現了詩人堅持追求內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兩句“低回看雙鶴,鎩翮欲摩天”,通過描繪雙鶴的形象,詩人抒發了自己對遠大目標和理想的追求。雙鶴鎩羽欲摩天,象征著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和不畏艱難的意志。從中可以感受到詩人對人生的豁達和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雙鶴》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逝、生活境遇和理想追求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運用了意象的手法,以及富含哲理的言辭,使得整首詩詞富有詩意和情感的層次。
“白發已三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uāng hè
雙鶴
jī yǔ cuī hán zǎo, jiāng hú miǎo zhàng chuān.
積雨催寒早,江湖渺障川。
huáng huā dào shí yuè, bái fà yǐ sān nián.
黃花到十月,白發已三年。
jiǔ jǐn chí cūn xiǎng, shī chéng dé zhòu mián.
酒盡遲村餉,詩成得晝眠。
dī huí kàn shuāng hè, shā hé yù mó tiān.
低回看雙鶴,鎩翮欲摩天。
“白發已三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