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聲何處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歌聲何處起”全詩
荷鋤偕婦子,擲釣共兒童。
晚筀關心碧,秋蓮滿意紅。
歌聲何處起,舞手為年豐。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暮春雜詠八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春雜詠八首》是宋代詩人曾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暮春雜詠八首
目斷江頭樹,
襟被海上風。
荷鋤偕婦子,
擲釣共兒童。
晚筀關心碧,
秋蓮滿意紅。
歌聲何處起,
舞手為年豐。
譯文:
夕陽西下,眼前江頭的樹影模糊不清,
衣襟受到海上的風所吹拂。
手拿著荷鋤的我與婦女伴侶,
與孩子們一起投擲釣魚竿。
晚霞漸漸染紅了天空,
秋天盛開的蓮花令人滿意。
歌聲從何處傳來,
手舞之間為了年豐收。
詩意:
《暮春雜詠八首》描繪了一個暮春時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詩中通過描寫江頭的樹和海上的風,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無窮的力量。詩人與婦女和孩子們一起荷鋤垂釣,展現了家庭的和諧與快樂。晚霞染紅了天空,蓮花盛開美麗動人,傳遞出滿足和喜悅的情感。最后,詩人借歌聲和舞蹈表達了對豐收年景的祝愿和慶祝。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形象感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富有生機和美好的春天景象。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動的描寫,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中的場景和形象鮮明而生動,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感受。詩人通過對荷鋤、釣魚、晚霞和蓮花等元素的運用,展現了自然和人生的和諧共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詩情感明快,朗朗上口,讀來令人心曠神怡,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和美好的愿景。
“歌聲何處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chūn zá yǒng bā shǒu
暮春雜詠八首
mù duàn jiāng tóu shù, jīn bèi hǎi shàng fēng.
目斷江頭樹,襟被海上風。
hé chú xié fù zi, zhì diào gòng ér tóng.
荷鋤偕婦子,擲釣共兒童。
wǎn guì guān xīn bì, qiū lián mǎn yì hóng.
晚筀關心碧,秋蓮滿意紅。
gē shēng hé chǔ qǐ, wǔ shǒu wèi nián fēng.
歌聲何處起,舞手為年豐。
“歌聲何處起”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