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遽遺功名取次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遽遺功名取次休”全詩
已嗟游宦騫騰晚,遽遺功名取次休。
中壽不令周甲子,遺編曾擬傳春秋。
未應埋沒隨黃壤,定作騎鯨汗漫游。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邵袞臣挽詩二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邵袞臣挽詩二首》是宋代詩人曾協的作品。這首詩以抒發作者對自己官場生涯的無奈和遺憾之情為主題。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軒冕初期咳唾收,
一官白首嘆淹留。
已嗟游宦騫騰晚,
遽遺功名取次休。
中壽不令周甲子,
遺編曾擬傳春秋。
未應埋沒隨黃壤,
定作騎鯨汗漫游。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官場上的遭遇和遺憾。"軒冕初期咳唾收"一句描述了作者在官場的早期,面對困難和挫折,只能默默地忍受。"一官白首嘆淹留"表示作者在宦海中一事無成,白發蒼蒼地嘆息著自己的消磨歲月。
"已嗟游宦騫騰晚,遽遺功名取次休"這兩句抒發了作者對于自己官場機遇已經逝去的感慨。他感嘆自己游走于宦海中的機會已經來得太晚,失去了騰飛的機遇,功名已然無望。
"中壽不令周甲子,遺編曾擬傳春秋"這兩句揭示了作者對于自己中年以后的失意和無望。他感慨自己的壽命不允許他在宦海上再有所作為,遺憾地提及自己曾經計劃編纂的傳世之作只能成為春秋時代的傳說。
"未應埋沒隨黃壤,定作騎鯨汗漫游"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未能為世人所知的遺憾。他認為自己的才華和功績將會被黃土所掩埋,只能成為無名之輩,無法留下傳世的足跡。
整首詩通過對自己官場經歷的反思和遺憾,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機遇的無奈和遺憾之情。同時,也抒發出對于功名利祿的追求和渴望,但最終卻只能化為泡影,無法實現。詩意深沉,賦予了讀者對于人生無常和宿命的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在官場中的困惑和無奈。
“遽遺功名取次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ào gǔn chén wǎn shī èr shǒu
邵袞臣挽詩二首
xuān miǎn chū qī hāi tuò shōu, yī guān bái shǒu tàn yān liú.
軒冕初期咳唾收,一官白首嘆淹留。
yǐ jiē yóu huàn qiān téng wǎn, jù yí gōng míng qǔ cì xiū.
已嗟游宦騫騰晚,遽遺功名取次休。
zhōng shòu bù lìng zhōu jiǎ zǐ, yí biān céng nǐ chuán chūn qiū.
中壽不令周甲子,遺編曾擬傳春秋。
wèi yīng mái mò suí huáng rǎng, dìng zuò qí jīng hàn màn yóu.
未應埋沒隨黃壤,定作騎鯨汗漫游。
“遽遺功名取次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