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高無復見籌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樓高無復見籌邊”全詩
亭遠謾傳曾起草,樓高無復見籌邊。
新銘初勒風煙上,舊觀都忘歲月遷。
從此南徐矜勝概,美談留與后生傳。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衛公堂二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衛公堂二首》是宋代詩人曾協所作的詩詞。這首詩描述了衛公堂的景象和歷史變遷,并表達了對南徐美談的贊美和傳承的希望。
詩詞的中文譯文:
衛公堂二首
衛公精爽故依然,
陳跡凄涼不記年。
亭遠謾傳曾起草,
樓高無復見籌邊。
新銘初勒風煙上,
舊觀都忘歲月遷。
從此南徐矜勝概,
美談留與后生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衛公堂的景象和歷史變遷,表達了詩人對南徐美談的贊美和傳承的希望。
首先,詩人提到衛公堂“精爽故依然”,顯示了這座建筑的古老和堅固。雖然“陳跡凄涼不記年”,但它依然屹立不倒,展現出一種歷史的厚重感。衛公堂的存在,象征著文化的傳承和延續,使人們在時間的流轉中感受到歷史的永恒。
詩中還提到了衛公堂的亭和樓,但它們都已經遠去,只能通過傳聞得知它們曾經存在過。這里的“亭遠謾傳曾起草,樓高無復見籌邊”,表達了對過去美好事物的懷念和遺憾。詩人似乎在暗示,歷史的變遷讓一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逐漸消逝,無法再親眼目睹。
然而,詩人并沒有沉湎于對過去的懷念,而是展望了未來。他提到“新銘初勒風煙上”,意味著新的銘刻正在進行,新的故事正在書寫,將繼續記錄下南徐美談的傳奇。而“舊觀都忘歲月遷”,則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超越和對美談的傳承。盡管歲月流轉,人們仍然會記得南徐的勝景和美談,將其傳承給后代。
最后兩句“從此南徐矜勝概,美談留與后生傳”,表達了詩人對南徐的自豪和對美談傳承的信心。詩人希望南徐的風景勝美,美談能夠流傳下去,為后人所傳頌。這里的“矜勝概”可理解為對南徐的優美景色和文化傳統的驕傲和自豪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衛公堂的描繪和歷史變遷的反思,表達了對南徐美談的珍視和傳承的渴望。它展現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敬畏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時也傳遞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后代的期許。
“樓高無復見籌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èi gōng táng èr shǒu
衛公堂二首
wèi gōng jīng shuǎng gù yī rán, chén jī qī liáng bù jì nián.
衛公精爽故依然,陳跡凄涼不記年。
tíng yuǎn mán chuán céng qǐ cǎo, lóu gāo wú fù jiàn chóu biān.
亭遠謾傳曾起草,樓高無復見籌邊。
xīn míng chū lēi fēng yān shàng, jiù guān dōu wàng suì yuè qiān.
新銘初勒風煙上,舊觀都忘歲月遷。
cóng cǐ nán xú jīn shèng gài, měi tán liú yǔ hòu shēng chuán.
從此南徐矜勝概,美談留與后生傳。
“樓高無復見籌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