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得勝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論詩得勝流”全詩
更容參往返,不恨此淹留。
絕唱終三疊,長謠擬四愁。
同游有陶謝,莫賦仲宣樓。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和韓子文》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韓子文》是宋代詩人曾協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跡驚殊縣,
遠離故鄉,來到陌生的縣城,
論詩得勝流。
在這里與其他的詩人相互交流,
展開詩歌的比拼。
更容參往返,
更加容易參與其中,
不恨此淹留。
并不后悔在此停留。
絕唱終三疊,
以精彩的演唱結束三次,
長謠擬四愁。
長篇的歌謠模擬了四種愁緒。
同游有陶謝,
有與我同游的有陶淵明和謝安,
莫賦仲宣樓。
但沒有人能夠寫出像仲宣樓那樣的賦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詩人曾協在旅途中的心情和體驗。詩人離開故鄉,來到一個陌生的縣城,與其他詩人相互切磋,討論詩歌,展開較量。詩人感到在這個陌生之地,可以更容易地參與詩歌創作,不后悔停留下來。他的演唱結束了三次,以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觀眾。而長篇的歌謠則描繪了四種愁緒,可能是指詩人在旅途中所經歷的各種情感和困惑。最后,詩人提到了與他一同游玩的陶淵明和謝安,但他們都無法寫出像仲宣樓那樣的杰出作品。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旅途中的經歷和心情,展示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情和追求。詩人在陌生的環境中,通過與其他詩人的交流和比拼,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和實力。詩中出現的絕唱和長謠,突顯了詩人的藝術表現力和創作追求。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語言簡練,表達了詩人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向往,展示了他對文學的追求和追尋真理的決心。
“論詩得勝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hán zi wén
和韓子文
jì jī jīng shū xiàn, lùn shī dé shèng liú.
寄跡驚殊縣,論詩得勝流。
gèng róng cān wǎng fǎn, bù hèn cǐ yān liú.
更容參往返,不恨此淹留。
jué chàng zhōng sān dié, zhǎng yáo nǐ sì chóu.
絕唱終三疊,長謠擬四愁。
tóng yóu yǒu táo xiè, mò fù zhòng xuān lóu.
同游有陶謝,莫賦仲宣樓。
“論詩得勝流”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