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疑洛浦波心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疑洛浦波心見”全詩
卻疑洛浦波心見,合向瑤臺月下逢。
分類: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和翁士秀瑞香水仙二首》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翁士秀瑞香水仙二首》是宋代詩人曾協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水仙花的美麗和清香,并融入了一些玄幻的意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正白深黃態自濃,
不將紅粉作華容。
卻疑洛浦波心見,
合向瑤臺月下逢。
詩意:
這首詩的意境主要圍繞著水仙花展開。詩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水仙花的美麗和芬芳。他表達了水仙花自然的清新與高貴,將其與人們妝飾時使用的紅粉做了對比。詩人還融入了一些詩意的玄幻元素,暗示水仙花似乎在洛浦的波心中得見,又似乎與瑤臺下的明月相逢。
賞析:
這首詩以簡短的四句表達了詩人對水仙花的獨特感受。水仙花被形容為“正白深黃態自濃”,表明它的顏色純凈而濃郁。詩人以“不將紅粉作華容”來形容水仙花的高貴與自然之美,暗示水仙花不需要任何妝飾,本身就是一種華麗的存在。
接著,詩人使用了一些玄幻的意象,創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他說水仙花猶如在洛浦的波心中得見,這種形容使人感受到水仙花的超凡存在,仿佛它來自一個與塵世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合向瑤臺月下逢”則暗示了水仙花與皎潔的明月相遇,進一步強調了它的高貴和純潔。
通過描繪水仙花的美麗與神秘,詩人曾協傳達了一種超越現實的情感和意境。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水仙花的高雅和純潔之美,同時也引發了對人與自然、人與靈性之間的關系的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邃的情感,給人留下了一種悠遠而神秘的印象。
“卻疑洛浦波心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ēng shì xiù ruì xiāng shuǐ xiān èr shǒu
和翁士秀瑞香水仙二首
zhèng bái shēn huáng tài zì nóng, bù jiāng hóng fěn zuò huá róng.
正白深黃態自濃,不將紅粉作華容。
què yí luò pǔ bō xīn jiàn, hé xiàng yáo tái yuè xià féng.
卻疑洛浦波心見,合向瑤臺月下逢。
“卻疑洛浦波心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