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勝重陽落帽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勝重陽落帽時”全詩
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臘日龍沙會絕句》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中文譯文:簾外的寒江延綿千里,林中七人約定了飲酒的聚會。
豈知在臘月的龍沙會上,卻勝過重陽戴帽的時刻。
詩意: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權德輿欣賞自然美和人情之間的獨特感受。詩中的簾外寒江和林中的酒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寒江代表著孤獨和寂寞,而林中的酒宴則象征著歡聚和快樂。臘日的龍沙會被詩人視為一個獨特的聚會,他認為這個聚會勝過了其他重要的慶典,如重陽節戴帽的儀式。通過對比不同場景和活動的體驗,詩人抒發了對人情的思考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賞析: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思考和感悟。寒江和林中的聚會被對比,寒江象征著寂寞和孤獨,而林中的聚會則象征著歡樂和溫暖。詩人認為這個臘日的龍沙會勝過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慶典,是因為它代表了深厚的人情和真誠的友誼。詩句中的“臘日龍沙會”一詞給人一種神秘而浪漫的感覺,使整首詩更具有藝術性。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練而精確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的刻畫,并通過對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獨特的思考和感悟。
“卻勝重陽落帽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à rì lóng shā huì jué jù
臘日龍沙會絕句
lián wài hán jiāng qiān lǐ sè, lín zhōng zūn jiǔ qī rén qī.
簾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níng zhī là rì lóng shā huì, què shèng chóng yáng luò mào shí.
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卻勝重陽落帽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