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憶八行前日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更憶八行前日到”全詩
魂隨逝水歸何處,名在新詩眾不如。
蹉跎江浦生華發,牢落寒原會素車。
更憶八行前日到,含凄為報秣陵書。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哭張十八校書(數日前辱書,未及還答,俄承兇訃)》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哭張十八校書(數日前辱書,未及還答,俄承兇訃)》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譯文、詩意和賞析:
蕓閣為郎一命初,
桐州寄傲十年馀。
魂隨逝水歸何處,
名在新詩眾不如。
蹉跎江浦生華發,
牢落寒原會素車。
更憶八行前日到,
含凄為報秣陵書。
譯文:
蕓閣(官署名)為你,年紀輕輕就犧牲了,
十年來,你的志氣寄托在桐州。
你的靈魂隨著逝去的水歸去了哪里,
你的名字在新詩中并不如意。
歲月虛度在江浦,你生發華麗的頭發,
卻孤獨地在寒原上與素車相會。
我更加懷念你前幾天來到這里的八行詩,
含著悲傷為了回報你在秣陵寫給我的信。
詩意:
這首詩是權德輿哭張十八校書的作品,張十八校書可能是他的朋友或同事。詩中表達了對張十八校書的悼念和懷念之情。詩人描寫了張十八校書年輕而犧牲的命運,以及他寄托在桐州的傲氣和志向。詩人感嘆張十八校書的靈魂已隨逝去的水流失去,而他的名字在新一代詩人中不再有顯赫的地位。詩人自憐地描述了自己在江浦虛度歲月,頭發華發卻在寒原上孤獨相伴素車。最后,詩人回憶起張十八校書幾天前來到他這里的八行詩,并以此表達對他的哀思和回報之意。
賞析:
這首詩以悼念和懷念之情為主題,通過對張十八校書生平和自身境遇的描寫,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哀思和自身的無奈。詩人使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張十八校書和自己的對比,突出了張十八校書的英勇和才華,以及自己的平庸和無助。詩中的"桐州"和"新詩"等詞語,具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展現了唐代士人的志向和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詩人對逝去友人的深深懷念和對自身境遇的自省,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思想感慨。
“更憶八行前日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ū zhāng shí bā jiào shū shù rì qián rǔ shū, wèi jí hái dá, é chéng xiōng fù
哭張十八校書(數日前辱書,未及還答,俄承兇訃)
yún gé wèi láng yī mìng chū, tóng zhōu jì ào shí nián yú.
蕓閣為郎一命初,桐州寄傲十年馀。
hún suí shì shuǐ guī hé chǔ,
魂隨逝水歸何處,
míng zài xīn shī zhòng bù rú.
名在新詩眾不如。
cuō tuó jiāng pǔ shēng huá fà, láo luò hán yuán huì sù chē.
蹉跎江浦生華發,牢落寒原會素車。
gèng yì bā háng qián rì dào, hán qī wèi bào mò líng shū.
更憶八行前日到,含凄為報秣陵書。
“更憶八行前日到”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