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寒終有具”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御寒終有具”全詩
御寒終有具,治熱更無方。
坐溜午時汗,狂尋子夜漿。
如何得鄒律,吹下九秋霜。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苦熱二首》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苦熱二首》是宋代詩人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通過描繪炎熱的夏季景象,抒發了作者對炎熱天氣的痛苦感受和對涼爽清風的向往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寸炬已如灼,積冰殊未涼。
盡管有寸許的扇子,已經像火炬一樣炙熱;而積存的冰塊,卻依然沒有涼爽下來。
御寒終有具,治熱更無方。
即使有防暑的措施,但御寒的方法仍然有具體的辦法;而治療炎熱的方法卻似乎沒有一個確切的方案。
坐溜午時汗,狂尋子夜漿。
坐在涼席上午時出汗,狂熱地尋找夜晚的清涼。
如何得鄒律,吹下九秋霜。
期待如何能夠獲得涼風的吹拂,像鄒衍那樣吹散九月的秋霜。
這首詩詞以簡潔有力的語言描繪了酷熱的夏天,表達了作者對炎熱的痛苦感受和對涼爽的渴望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寸炬與積冰、御寒與治熱、午時與子夜、炎熱與九秋霜等對照,突出了炎熱與涼爽之間的鮮明對比。作者通過生動的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炎熱的不適和對清涼的渴望,呼應了人們在炎熱夏季對涼爽環境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人們在炎熱夏季所面對的困境和渴望,并以簡練的語言將這種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同時,這首詩也展現了姜特立獨特的表達風格,以及對于自然環境和人情世故的細膩觀察。
“御寒終有具”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kǔ rè èr shǒu
苦熱二首
cùn jù yǐ rú zhuó, jī bīng shū wèi liáng.
寸炬已如灼,積冰殊未涼。
yù hán zhōng yǒu jù, zhì rè gèng wú fāng.
御寒終有具,治熱更無方。
zuò liū wǔ shí hàn, kuáng xún zǐ yè jiāng.
坐溜午時汗,狂尋子夜漿。
rú hé dé zōu lǜ, chuī xià jiǔ qiū shuāng.
如何得鄒律,吹下九秋霜。
“御寒終有具”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