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陳琳須草檄”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文似陳琳須草檄”全詩
文似陳琳須草檄,賦如王粲好登樓。
進平上幕宜多暇,酒賤清歡亦易謀。
荔子丹時簪末利,可能無句寄中州。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送徐撫干二首》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送徐撫干二首》
莫嗟骨相未封侯,
媺惡窮通本不侔。
文似陳琳須草檄,
賦如王粲好登樓。
進平上幕宜多暇,
酒賤清歡亦易謀。
荔子丹時簪末利,
可能無句寄中州。
中文譯文:
不要懊悔骨肉之間未能成就功名,
貧窮與富貴并非本身比較。
文采猶如陳琳,需草寫檄文,
賦詩就像王粲,喜歡登高樓。
若能晉升于朝廷高位,可以有更多的閑暇,
廉價的酒與清歡也更容易得到。
荔枝子紅時,簪子上的末利,
或許難以寄托我的思念之于中原。
詩意:
這首詩通過送別徐撫干來表達了一種對功名富貴的反思和對現實境況的接受。詩人姜特立表達了對自身未能達到功名富貴的無悔之情,并指出貧窮與富貴并非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他將自己的文采比作陳琳,認為自己應該以草寫檄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才華;而將自己的賦詩比作王粲,認為自己喜歡登高樓,追求高遠的境界。然而,詩人也明白在現實社會中,能夠進入朝廷高位的機會有限,因此提到若能有機會晉升,會有更多的閑暇和自由,同時也可以更容易地享受廉價的酒和純粹的歡樂。最后,詩人表達了對中原的思念之情,希望自己的詩句能夠傳達到那里。
賞析:
《送徐撫干二首》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通過送別徐撫干這一場景,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思考和對現實生活的領悟。詩人以陳琳和王粲作為比喻,突出了自己的文學才華和追求高遠境界的意愿。他認為,貧窮與富貴并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準,人生并非只有功名富貴才有意義。在詩的結尾,詩人用寄托思念的方式表達了對中原的眷戀之情。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現實的一種思考態度,表達了對自我價值的認知,以及對離散故鄉的思念之情,給人以深思。
“文似陳琳須草檄”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xú fǔ gàn èr shǒu
送徐撫干二首
mò jiē gǔ xiāng wèi fēng hóu, měi è qióng tōng běn bù móu.
莫嗟骨相未封侯,媺惡窮通本不侔。
wén shì chén lín xū cǎo xí, fù rú wáng càn hǎo dēng lóu.
文似陳琳須草檄,賦如王粲好登樓。
jìn píng shàng mù yí duō xiá, jiǔ jiàn qīng huān yì yì móu.
進平上幕宜多暇,酒賤清歡亦易謀。
lì zi dān shí zān mò lì, kě néng wú jù jì zhōng zhōu.
荔子丹時簪末利,可能無句寄中州。
“文似陳琳須草檄”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二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