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身鱗鬣俱如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魚身鱗鬣俱如畫”全詩
又不見衡湘石魚生山中,魚身鱗鬣俱如畫。
世間何獨此石為魚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蝦蟆口吻酷肖似,螬蠐動幾能行。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無情。
陰陽融結亦偶爾,俗智詎可窺杳冥。
葉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儲英靈。
來春禹浪忽變化,頭角天上看崢嶸。
此時回首視此石,棄置殆與砂礫并。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次石魚》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石魚》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君不見隴州石魚生地下,中有鰌鯽皆同化。
你是否看到了隴州地下生長的石魚,其中有鰍魚和鯽魚,它們的形態與石頭融為一體。
又不見衡湘石魚生山中,魚身鱗鬣俱如畫。
再看看衡山和洞庭湖中生長的石魚,它們的身體、鱗甲都如同畫中的形象。
世間何獨此石為魚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為何在世間只有這塊石頭變成了魚的形狀,而其他的石頭則變成了蛇、蟹等形狀。
蝦蟆口吻酷肖似,螬蠐動幾能行。
蝦蟆的嘴巴形狀非常逼真,螬蠐在石頭上仿佛也能動起來。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無情。
廣袤的世界中有許多荒蕪而奇怪的事物,無法推測其來歷,我認為造物主一開始并沒有感情。
陰陽融結亦偶爾,俗智詎可窺杳冥。
陰陽的結合也是偶然的,俗人的智慧又怎能窺探到深邃的天地之間。
葉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儲英靈。
葉君能夠獲得這塊石頭并不令人遺憾,因為你自己就是儲存英靈的川岳之地。
來春禹浪忽變化,頭角天上看崢嶸。
到了明年春天,洪水忽然發生巨變,令人仰望天空,觀賞壯麗的山峰。
此時回首視此石,棄置殆與砂礫并。
此刻回頭看這塊石頭,就像丟棄它與沙礫融為一體。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隴州石魚的奇特形態,通過對石魚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萬物的贊嘆和思考。作者以魚為媒介,探討了世間萬物的形態多樣性,以及其中的奧妙和難以捉摸的特點。同時,詩中也體現了作者對造物主創造力的敬畏和對人類知識的限制。整首詩意境清新,語言簡練,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魚身鱗鬣俱如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shí yú
次石魚
jūn bú jiàn lǒng zhōu shí yú shēng dì xià, zhōng yǒu qiū jì jiē tóng huà.
君不見隴州石魚生地下,中有鰌鯽皆同化。
yòu bú jiàn héng xiāng shí yú shēng shān zhōng, yú shēn lín liè jù rú huà.
又不見衡湘石魚生山中,魚身鱗鬣俱如畫。
shì jiān hé dú cǐ shí wèi yú xíng, shí shé shí xiè jiē rú shēng.
世間何獨此石為魚形,石蛇石蟹皆如生。
há ma kǒu wěn kù xiāo shì, cáo qí dòng jǐ néng xíng.
蝦蟆口吻酷肖似,螬蠐動幾能行。
yōu yōu huāng guài bù kě kǎo, wú yì zào wù chū wú qíng.
悠悠荒怪不可考,吾意造物初無情。
yīn yáng róng jié yì ǒu ěr, sú zhì jù kě kuī yǎo míng.
陰陽融結亦偶爾,俗智詎可窺杳冥。
yè jūn dé cǐ bù zú xī, jūn zì chuān yuè chǔ yīng líng.
葉君得此不足惜,君自川岳儲英靈。
lái chūn yǔ làng hū biàn huà, tóu jiǎo tiān shàng kàn zhēng róng.
來春禹浪忽變化,頭角天上看崢嶸。
cǐ shí huí shǒu shì cǐ shí, qì zhì dài yǔ shā lì bìng.
此時回首視此石,棄置殆與砂礫并。
“魚身鱗鬣俱如畫”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卦 (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