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雖少戇”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王陵雖少戇”全詩
王陵雖少戇,信越終難馴。
魯衛固小弱,秦晉依強鄰。
更托輔車勢,庶以活吾身。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牙將脫齟齬牴牾時或隱痛戲成》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牙將脫齟齬牴牾時或隱痛戲成》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牙齒的狀況,抒發了作者對人際關系和社會現實的思考。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牙齒搖動難以依靠,扭曲的姿態似小人。王陵雖然少有聰明,但是信仰卻難以馴服。魯國和衛國雖然弱小,秦國和晉國卻依附于強大的鄰國。我只能依靠輔助的工具,希望能夠保全自己的身體。
這首詩以牙齒的形象隱喻了人際關系和社會現實。牙齒搖動不穩,代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脆弱不牢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和干擾。扭曲的姿態象征了人際關系中的小人心態,暗示了人們之間互相欺詐和爭斗的現象。詩人通過對牙齒的描述,折射出社會中的虛偽、勾心斗角和壓迫現象。
詩中提到的王陵、魯國、衛國、秦國和晉國,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實體和社會階層。雖然王陵可能缺乏智慧,但卻信奉著堅定的信念,難以被改變。魯國和衛國被稱為小弱,暗示它們在政治和軍事上相對較弱,容易受到外部勢力的影響。而秦國和晉國則依附于強大的鄰國,暗示了它們為了保持自身利益而妥協和屈從。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奈和對生存的渴望。詩人不得不依賴外部的工具和勢力來維持自己的生存,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護自己,活下去。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以牙齒作為隱喻,寓意深遠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和人際關系的思考。詩人通過對牙齒的描繪,折射出社會中的虛偽、勾心斗角和壓迫現象,同時也表達了對于現實的無奈和對生存的渴望。
“王陵雖少戇”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á jiāng tuō jǔ yǔ dǐ wǔ shí huò yǐn tòng xì chéng
牙將脫齟齬牴牾時或隱痛戲成
yáo chǐ bù kě zhàng, fǎn cè rú xiǎo rén.
搖齒不可仗,反側如小人。
wáng líng suī shǎo gàng, xìn yuè zhōng nán xún.
王陵雖少戇,信越終難馴。
lǔ wèi gù xiǎo ruò, qín jìn yī qiáng lín.
魯衛固小弱,秦晉依強鄰。
gèng tuō fǔ chē shì, shù yǐ huó wú shēn.
更托輔車勢,庶以活吾身。
“王陵雖少戇”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三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