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非異邦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豈非異邦人”全詩
豈非異邦人,偶爾寓斯地。
靜觀浮世間,何物不是寄。
天地即蘧廬,吾身一郵置。
百年聊托宿,六鑿共游戲。
一朝撒手行,妻子卻復棄。
實貨不隨身,主人若個是。
不如飲無何,日應醉鄉睡。
四海皆弟兄,何必桑與梓。
若問吾故家,滕公是同里。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寄齋》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齋》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齋
君齋以寄名,寄齋有何義。
豈非異邦人,偶爾寓斯地。
靜觀浮世間,何物不是寄。
天地即蘧廬,吾身一郵置。
百年聊托宿,六鑿共游戲。
一朝撒手行,妻子卻復棄。
實貨不隨身,主人若個是。
不如飲無何,日應醉鄉睡。
四海皆弟兄,何必桑與梓。
若問吾故家,滕公是同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作者自居的君齋為名,思考了寄居的意義。作者不是本地人,偶然寄居于這個地方。他靜靜地觀察著這個紛繁世界,發現一切事物都是暫時寄托于此的。天地即是一座簡陋的茅屋,而作者的身體只是暫時寄托在這里。百年的寄托就像是在尋找樂趣的游戲中度過的光陰。然而,當他最終離開時,妻子卻拋棄了他。實際的財富不能隨身攜帶,而主人也只是暫時的存在。與其如此,不如喝醉酒、沉醉于鄉里的睡眠中。四海皆兄弟,何必拘泥于桑和梓。如果問起我的家鄉,滕公也是我的同鄉。
這首詩詞通過對寄居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擾的超脫態度。作者認為人世間的一切都是暫時的,不必過于執著于物質和名利。他以平和的心態觀察世界,認為人生就像是一場游戲,而真正的快樂在于內心的寧靜和對自然的欣賞。作者以滕公作為自己的同鄉,強調了人類共通的情感和歸屬感,表達了一種超越地域和血緣的人文關懷。這首詩詞既有對世俗寄居的冷靜思考,又有對人情世故的超然態度,給人一種深思和解脫的感覺。
“豈非異邦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i
寄齋
jūn zhāi yǐ jì míng, jì zhāi yǒu hé yì.
君齋以寄名,寄齋有何義。
qǐ fēi yì bāng rén, ǒu ěr yù sī dì.
豈非異邦人,偶爾寓斯地。
jìng guān fú shì jiān, hé wù bú shì jì.
靜觀浮世間,何物不是寄。
tiān dì jí qú lú, wú shēn yī yóu zhì.
天地即蘧廬,吾身一郵置。
bǎi nián liáo tuō sù, liù záo gòng yóu xì.
百年聊托宿,六鑿共游戲。
yī zhāo sā shǒu xíng, qī zǐ què fù qì.
一朝撒手行,妻子卻復棄。
shí huò bù suí shēn, zhǔ rén ruò gè shì.
實貨不隨身,主人若個是。
bù rú yǐn wú hé, rì yīng zuì xiāng shuì.
不如飲無何,日應醉鄉睡。
sì hǎi jiē dì xiōng, hé bì sāng yǔ zǐ.
四海皆弟兄,何必桑與梓。
ruò wèn wú gù jiā, téng gōng shì tóng lǐ.
若問吾故家,滕公是同里。
“豈非異邦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