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名多稼非無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亭名多稼非無意”全詩
亭名多稼非無意,后代兒孫卻要知。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多稼》是姜特立創作于宋代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富貴多常常遷移,
農家辛勤耕種時。
亭子取名多稼諧音,
子孫后代必須明白。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一種對生活與命運的思考。詩人通過對比富貴遷移的虛幻與農家辛勤耕種的實際,表達了對務實生活的贊美和對穩定、平凡生活的珍視。亭子取名為“多稼”,暗示著豐收的喜悅,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最后,詩人呼喚后代子孫要明白這種尋求穩定與務實的價值觀,即使在富貴遷移的時代也要珍惜樸素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手法,展現了詩人對于富貴與農家生活的不同態度。通過描述富貴常常遷移的現象,與農家辛勤耕種的實際情況形成鮮明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務實生活的推崇。亭子取名為“多稼”,在音韻上與“富貴”相呼應,寓意著希望擁有充實豐收的美好未來。
詩人最后一句“后代兒孫卻要知”,是對后代的期望和教誨。詩人希望后代子孫能夠明白這種珍視樸素生活、追求穩定的價值觀,即使在物質遷移的時代也不忘初心。這句話也反映了詩人對于家族傳統和價值觀的傳承的重視。
整首詩詞簡潔明快,通過簡短的詞句表達了豐富的含義。通過對富貴流轉與農家耕種的對比,詩人揭示了他對于平凡生活的理解和珍視。最后一句話則是對后代的期望與教誨,體現了詩人對于家族傳統和價值觀的重視。整首詩詞給人以啟迪,讓人思考生活的真諦和價值觀的選擇。
“亭名多稼非無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íng yuán jùn wáng nán yuán shī èr shí yī shǒu
平原郡王南園詩二十一首
fù guì duō wèi jū yǎng yí, tián jiā zuò kǔ jì nóng shí.
富貴多為居養移,田家作苦記農時。
tíng míng duō jià fēi wú yì, hòu dài ér sūn què yào zhī.
亭名多稼非無意,后代兒孫卻要知。
“亭名多稼非無意”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