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較智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須較智愚”全詩
興來更唱和,耳熱自歌呼。
正可談風月,何須較智愚。
吾今方息駕,無復問征夫。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自和》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自和》是宋代姜特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喜報紆芳軫,
深期辦酒壺。
興來更唱和,
耳熱自歌呼。
正可談風月,
何須較智愚。
吾今方息駕,
無復問征夫。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姜特立對于喜報的欣喜之情,他決定設宴慶賀。在興高采烈之際,他自發地唱和歌唱,傾訴內心的喜悅。他認為人們可以暢談風月之間的美好,而無需較量智慧與愚昧。此刻,他決定停下車馬,不再問路途上的行人。
賞析:
《自和》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豁達。詩人通過喜報的消息和舉辦酒宴來展示他的愉悅之情。他在喜悅之中,自然而然地唱和自我陶醉,展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詩人在詩詞中提到談論風月,不辨智愚。這表明他認為人們應該在欣賞風景和美好時,不去計較智慧和愚昧的差異,而是純粹地享受其中的美好和快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停下車馬的決定,不再問路途上的行人。這可以理解為詩人暫時放下了對人生道路的疑問和追求,享受當下的喜悅和宴飲,體現了一種豁達和超脫的心態。
整首詩詞情感明快,表達了詩人對喜悅和享受生活的態度。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姜特立將自己的情緒與讀者分享,讓人感受到喜悅與輕松。這首詩詞也呈現了宋代文人的風采和他們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何須較智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ì hé
自和
xǐ bào yū fāng zhěn, shēn qī bàn jiǔ hú.
喜報紆芳軫,深期辦酒壺。
xìng lái gèng chàng hè, ěr rè zì gē hū.
興來更唱和,耳熱自歌呼。
zhèng kě tán fēng yuè, hé xū jiào zhì yú.
正可談風月,何須較智愚。
wú jīn fāng xī jià, wú fù wèn zhēng fū.
吾今方息駕,無復問征夫。
“何須較智愚”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