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空山竟杳然”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去空山竟杳然”全詩
唯有華陰舒道士,好詩長與此山傳。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赤松三詠·二仙廟》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赤松三詠·二仙廟》是宋代姜特立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兄弟得道成仙后,他們離開了塵世間的山林,只留下了二仙廟。華陰舒道士成為了這個廟宇的守護者,他喜歡寫詩,長久以來一直將自己的佳作傳頌于此山。
這首詩詞通過贊美華陰舒道士的詩才,折射出了自然山水與文學藝術的結合。姜特立通過描述兄弟得道后的離去,表達了人們對于神秘仙境的向往和追求。他們的離去使得原本空山的景色更加幽靜,只有華陰舒道士的詩歌傳頌在山間。
這首詩詞具有濃郁的山水意境,通過描繪兄弟的離去和華陰舒道士的留守,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華陰舒道士的詩作成為了山間的一道風景,他用詩歌表達出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敬畏。
整首詩詞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于仙境與山水的向往,以及對于詩歌藝術的推崇。它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人文景物的結合,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華陰舒道士的詩歌更是賦予了這座廟宇獨特的韻味和文化內涵。整首詩詞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懷,使人感受到自然與人文的美妙結合,引發人們對于詩歌、山水和仙境的遐想和思考。
“一去空山竟杳然”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ì sōng sān yǒng èr xiān miào
赤松三詠·二仙廟
zì cóng xiōng dì de shén xiān, yī qù kōng shān jìng yǎo rán.
自從兄弟得神仙,一去空山竟杳然。
wéi yǒu huá yīn shū dào shì, hǎo shī zhǎng yǔ cǐ shān chuán.
唯有華陰舒道士,好詩長與此山傳。
“一去空山竟杳然”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