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對珍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靜坐對珍叢”全詩
軒堂路益遠,巖壑意潛通。
石自皺鐫巧,苗因灌溉功。
暮年無嗜好,所向略相同。
分類: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王元聘惠石菖蒲》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元聘惠石菖蒲》是宋代詩人姜特立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石菖蒲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比喻,表達了作者的深沉情感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
詩意:
這首詩以靜坐欣賞珍奇的石菖蒲為背景,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獨特感悟。人們懷疑這些石菖蒲仿佛具有生命,散發出濃郁的生氣。這些石菖蒲置于華麗的軒堂之中,使得整條路線變得更加宏偉壯觀。作者認為石菖蒲的美在于它們的形態獨特而精致,仿佛是經過精心雕琢的藝術品。他們的生長離不開周圍的巖壑和水源,這使得它們充滿了生機和潛力。盡管作者已經年老,但他對美的追求和向往并沒有減退,他的志趣和理想與這些石菖蒲有著微妙的共鳴。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寫石菖蒲,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悟。石菖蒲作為一種珍奇的植物,被放置在華麗的軒堂之中,凸顯了它們的尊貴與美麗。作者以"人疑道氣充"的表達方式,將這些石菖蒲賦予了生命和靈性。他們仿佛散發著一種神秘的氣息,使人們產生懷疑和想象。同時,作者通過"軒堂路益遠"的描寫,表現了石菖蒲的價值和重要性,它們的存在使整個環境變得更加宏偉和壯麗。
作者以"巖壑意潛通"來描述石菖蒲的生長環境,暗示它們的生機和潛力。石菖蒲需要周圍的巖壑和水源來生長,這使得它們能夠綻放出獨特的美麗。作者以"石自皺鐫巧,苗因灌溉功"的表達方式,將石菖蒲的形態和生長過程與藝術和勞動相聯系。這種描寫方式既強調了石菖蒲的精致和雅致,又暗示了人類對自然的塑造和努力。
最后,作者通過"暮年無嗜好,所向略相同"的表達,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理想的堅持。盡管作者已經年老,但他對美的熱愛和對追求的執著依然存在。他與石菖蒲的志趣和追求有著相似之處,這種共鳴使得他們的心靈相通。
總體而言,這首詩以石菖蒲為素材,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聯想,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詩中的意象豐富多樣,語言簡潔而富有韻味,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徜徉其中,仿佛能感受到石菖蒲的生命力和美麗。通過這首詩,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的追求,以及對年老之后依然保持熱情和追求的堅持。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意境的佳作,使人們對自然的奇妙和美好產生深思。
“靜坐對珍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yuán pìn huì shí chāng pú
王元聘惠石菖蒲
jìng zuò duì zhēn cóng, rén yí dào qì chōng.
靜坐對珍叢,人疑道氣充。
xuān táng lù yì yuǎn, yán hè yì qián tōng.
軒堂路益遠,巖壑意潛通。
shí zì zhòu juān qiǎo, miáo yīn guàn gài gōng.
石自皺鐫巧,苗因灌溉功。
mù nián wú shì hào, suǒ xiàng lüè xiāng tóng.
暮年無嗜好,所向略相同。
“靜坐對珍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