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為波與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愿為波與浪”全詩
黃鶴瑤琴將別去,芙蓉羽帳惜空垂。
歌宛轉,宛轉恨無窮。
愿為波與浪,俱起碧流中。
曉將近,黃姑織女銀河盡。
九華錦衾無復情,千金寶鏡誰能引。
歌宛轉,宛轉傷別離。
愿作楊與柳,同向玉窗垂。
作者簡介(劉方平)

劉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陽人。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 ,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薪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琴曲歌辭·宛轉歌二首》劉方平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琴曲歌辭·宛轉歌二首》
星星參差不齊,月兒是二十八,燈火有五根。黃鶴瑤琴即將離去,芙蓉色的羽帳遺憾地垂下。歌聲宛轉起伏,宛轉中滿是無盡的懊悔。愿意變成波浪,共同升起在碧色的江河之中。黎明就要來臨,黃姑和織女的銀河也接近盡頭。九華山上的錦衾已經沒有了熱情,千金之寶的鏡子又有誰能喚回。歌曲宛轉中透露著離別的傷痛。愿意化身為楊柳樹,同向玉窗垂淚。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動情的離別之美,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描寫,表達出作者對別離的痛苦與感嘆,同時寄托了對于相聚和永恒的渴望。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詞語,通過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暗喻,傳達出作者內心無盡的憂傷和無奈之情。詩中的星星、月亮、燈火等元素,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離別的不可避免。黃鶴和羽帳象征著遠行和離別,芙蓉則代表著遺憾和無盡的思念。歌曲的宛轉不定,抒發了作者對離別的痛苦之感。而最后的黃姑、織女、九華山、寶鏡等形象,則映襯出作者對于相聚和永恒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流轉,富有禪意和哲理,通過對自然和人事的描繪,展現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離別和無盡的思念之情。
“愿為波與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ín qǔ gē cí wǎn zhuǎn gē èr shǒu
琴曲歌辭·宛轉歌二首
xīng cēn cī, yuè èr bā, dēng wǔ zhī.
星參差,月二八,燈五枝。
huáng hè yáo qín jiāng bié qù,
黃鶴瑤琴將別去,
fú róng yǔ zhàng xī kōng chuí.
芙蓉羽帳惜空垂。
gē wǎn zhuǎn, wǎn zhuǎn hèn wú qióng.
歌宛轉,宛轉恨無窮。
yuàn wèi bō yǔ làng,
愿為波與浪,
jù qǐ bì liú zhōng.
俱起碧流中。
xiǎo jiāng jìn, huáng gū zhī nǚ yín hé jǐn.
曉將近,黃姑織女銀河盡。
jiǔ huá jǐn qīn wú fù qíng,
九華錦衾無復情,
qiān jīn bǎo jìng shuí néng yǐn.
千金寶鏡誰能引。
gē wǎn zhuǎn, wǎn zhuǎn shāng bié lí.
歌宛轉,宛轉傷別離。
yuàn zuò yáng yǔ liǔ,
愿作楊與柳,
tóng xiàng yù chuāng chuí.
同向玉窗垂。
“愿為波與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