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映花奩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隱映花奩對”全詩
隱映花奩對,參差綺席分。
鵲橋臨片月,河鼓掩輕云。
羨此嬰兒輩,吹呼徹曙聞。
分類:
作者簡介(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字載之。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后徙潤州丹徒(今江蘇鎮江)。德宗時,召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遷起居舍人、知制誥,進中書舍人。憲宗時,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徙刑部尚書,復以檢校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卒謚文,后人稱為權文公。
《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權德輿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
隱映花奩對,參差綺席分。
鵲橋臨片月,河鼓掩輕云。
羨此嬰兒輩,吹呼徹曙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權德輿在七夕節與他的外孫和內子一起玩乞巧的情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七夕節是一個浪漫的節日,象征著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乞巧是指女子們在七夕這天向織女乞求巧妙的手藝和智慧。
首先,詩中提到外孫們爭相乞巧,顯示了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和對乞巧傳統的熱愛。接著,作者的內子(指妻子)也加入其中,共同題寫乞巧文,展示了家庭成員間的和諧和共享樂趣的場景。
下一節描寫了一個隱映在花奩(裝飾用的小車)中的場景,花奩上繡有綺席(華麗織物)的圖案。這種絢麗的織物被分割成參差不齊的形狀,營造出富有藝術感的氛圍。
接著,詩中描述了鵲橋臨近月亮,河鼓輕輕掩蓋著云彩。這是對牛郎織女的傳說中的鵲橋和夜晚的浪漫描繪。這里的意象進一步營造了七夕節的浪漫氛圍,使人們聯想到傳說中的愛情故事。
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這些年輕一代孩子們的羨慕,他們在清晨吹響號角,喊叫聲傳遍大地。這種情景展示了孩子們活力四溢、充滿朝氣的特點。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七夕節的乞巧活動和家庭歡樂,傳遞出濃厚的節日氛圍和家庭溫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傳統節日和家庭團聚的熱愛和贊美。
“隱映花奩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 jiàn yǔ zhū sūn tí qǐ qiǎo wén
七夕見與諸孫題乞巧文
wài sūn zhēng qǐ qiǎo, nèi zǐ gòng tí wén.
外孫爭乞巧,內子共題文。
yǐn yìng huā lián duì, cēn cī qǐ xí fēn.
隱映花奩對,參差綺席分。
què qiáo lín piàn yuè, hé gǔ yǎn qīng yún.
鵲橋臨片月,河鼓掩輕云。
xiàn cǐ yīng ér bèi, chuī hū chè shǔ wén.
羨此嬰兒輩,吹呼徹曙聞。
“隱映花奩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