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留巖桂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淹留巖桂叢”全詩
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
承明那足厭,車服愧無功。
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
分類:
作者簡介(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在郡三年,今秋見白發,聊以書事》羊士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在郡三年,今秋見白發,聊以書事》是唐代詩人羊士諤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郡任職三年,今秋看到白發,只好寫點事情。
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
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
承明那足厭,車服愧無功。
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詩人羊士諤在任職郡縣三年后,看到自己頭發變白,無奈之下寫下這首詩來消遣。詩中表達了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自身功績的反思。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詩人在郡縣任職期間的感受和心情。第一句“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以樸實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形象,用“二毛”來形容自己的頭發已經變得稀疏,暗示了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第二句“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通過描寫衣襟上的絲綢和舊書中的霜華,表達了時光的流轉和歲月的痕跡。詩中的“承明”指代朝廷,詩人自謙地表示自己無法做到讓朝廷滿意,感到自己的功績有限。最后兩句“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表達了詩人在山城中度日如年的守望之情,同時也暗示了他在官場中的孤獨和困頓。
整首詩詞雖然篇幅不長,卻通過簡潔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傳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年齡增長以及功業有限的感慨。也反映了詩人身處官場的不易和內心的孤獨。這首詩詞展示了唐代詩人羊士諤細膩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淹留巖桂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jùn sān nián, jīn qiū jiàn bái fà, liáo yǐ shū shì
在郡三年,今秋見白發,聊以書事
èr máo fēi qí shěng, cháo jìng hū qiū fēng.
二毛非騎省,朝鏡忽秋風。
sī lǚ hán yī shàng, shuāng huá jiù jiǎn zhōng.
絲縷寒衣上,霜華舊簡中。
chéng míng nà zú yàn, chē fú kuì wú gōng.
承明那足厭,車服愧無功。
rì rì shān chéng shǒu, yān liú yán guì cóng.
日日山城守,淹留巖桂叢。
“淹留巖桂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