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亭但掩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園亭但掩關”全詩
佳人宿妝薄,芳樹彩繩閑。
歸思偏消酒,春寒為近山。
花枝不可見,別恨灞陵間。
分類:
作者簡介(羊士諤)

羊士諤(約762~819),泰山(今山東泰安)人。貞元元年禮部侍郎鮑防下進士。順宗時,累至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獎,擢為監察御史,掌制誥。後以與竇群、呂溫等誣論宰執,出為資州刺史。士諤工詩,妙造梁《選》,作皆典重。與韓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稱。著集有《墨池編》、《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雨中寒食》羊士諤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寒食
令節逢煙雨,園亭但掩關。
佳人宿妝薄,芳樹彩繩閑。
歸思偏消酒,春寒為近山。
花枝不可見,別恨灞陵間。
譯文:
雨中的寒食
在這令節的煙雨中,園亭只有關上了。
佳人宿妝薄,芳樹上的彩繩閑蕩。
思鄉之情隨酒消散,春寒來到山近。
花枝兒不可見,懷別之恨在灞陵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雨中的寒食節景。寒食節是唐代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到郊外野餐,享受春天的美好。然而,雨水卻打破了人們的計劃,園亭不得不關上。詩人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自己對雨中寒食的感受。
詩中的佳人宿妝薄,意味著她沒有打扮,或者是因為雨水而讓妝容變薄。詩人還描繪了芳樹上的彩繩隨風飄蕩,暗示著節日的氣氛被雨水打散了。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的思鄉之情,但是這種思鄉之情被酒精消解。春天的寒冷也讓他感到離山很近。最后兩句“花枝兒不可見,懷別之恨在灞陵之間”,表達了詩人離別的憤怒和悲傷。他愿意看花,然而花枝卻被雨水遮擋,無法顯露。他對別離的恨意在灞陵之間蔓延。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墨勾勒出了雨中寒食的悲涼和詩人內心的復雜情感,既抒發了個體的情感,也展示了寒食節的壯美之景。
“園亭但掩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zhōng hán shí
雨中寒食
lìng jié féng yān yǔ, yuán tíng dàn yǎn guān.
令節逢煙雨,園亭但掩關。
jiā rén sù zhuāng báo, fāng shù cǎi shéng xián.
佳人宿妝薄,芳樹彩繩閑。
guī sī piān xiāo jiǔ, chūn hán wèi jìn shān.
歸思偏消酒,春寒為近山。
huā zhī bù kě jiàn, bié hèn bà líng jiān.
花枝不可見,別恨灞陵間。
“園亭但掩關”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