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高亭只見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見高亭只見名”全詩
想像豈能勝一覽,登高安得快雙明。
大龍湫下聽雷吼,白石巖頭看日生。
咫尺好山隨杖屨,自應老筆擅詩聲。
分類:
《寄題正卿通判可高亭》樓鑰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題正卿通判可高亭》
朝代:宋代
作者:樓鑰
樟坡直上可高亭,
未見高亭只見名。
想像豈能勝一覽,
登高安得快雙明。
大龍湫下聽雷吼,
白石巖頭看日生。
咫尺好山隨杖屨,
自應老筆擅詩聲。
【中文譯文】
樟木小山直上可見高亭,
未曾親眼見過高亭只聽聞其名。
想象之美豈能超過實際的一覽,
登上高亭才能舒心地觀賞雙倍明朗的景色。
大龍潛伏在深谷中,聽雷聲咆哮,
在白石巖頭上,目睹太陽冉冉升起。
這座近在咫尺的美麗山峰,隨著手杖和履帶,
自然會激發出老者筆端擅長的詩意。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樓鑰登上樟木小山高亭的景象,表達了對美景的向往和對登高的愉悅之情。詩人在未登上高亭之前,只聽說過它的名字,卻無法想象它的壯麗景色,因此詩句中表達了對高亭美景的期待和想象的不足。
登上高亭后,詩人才能一覽眾山之美,這種實際的觀賞體驗勝過了先前的想象。詩中的“快雙明”形容登高后的愉悅心情,意味著眼前的景色明亮、清晰,讓人心曠神怡。
接下來,詩人以生動的描寫展示了大龍潛伏在深谷中,聽雷聲咆哮的景象,以及站在白石巖頭上觀賞太陽升起的美景。這些景象傳達出大自然的壯麗與雄偉,與前兩句的想象形成鮮明對比,強調了實際觀賞的獨特價值。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美景的親切感受和對詩歌創作的自信。咫尺之遙的美景隨著手杖和履帶而來,這里可能暗指詩人常常在這樣的山水環境中徜徉,因此老者的筆端能夠充分表達出這種美景所引發的情感與詩意。
整首詩通過對登高觀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真實美景的向往和對想象與實際觀賞的對比。同時,詩中也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對詩歌創作的自信,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詩意的追求。
“未見高亭只見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zhèng qīng tōng pàn kě gāo tíng
寄題正卿通判可高亭
zhāng pō zhí shàng kě gāo tíng, wèi jiàn gāo tíng zhī jiàn míng.
樟坡直上可高亭,未見高亭只見名。
xiǎng xiàng qǐ néng shèng yī lǎn, dēng gāo ān dé kuài shuāng míng.
想像豈能勝一覽,登高安得快雙明。
dà lóng qiū xià tīng léi hǒu, bái shí yán tóu kàn rì shēng.
大龍湫下聽雷吼,白石巖頭看日生。
zhǐ chǐ hǎo shān suí zhàng jù, zì yīng lǎo bǐ shàn shī shēng.
咫尺好山隨杖屨,自應老筆擅詩聲。
“未見高亭只見名”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