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官復為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辭官復為親”全詩
筮仕甫從志,辭官復為親。
誰期一朝患,遽殞百年身。
平昔經綸事,而今已古人。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挽劉學諭玗》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劉學諭玗》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挽歌之辭,表達了對劉學諭玗的悼念之情,同時也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更迭的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
聲猷驚俗舊,科第策名新。
筮仕甫從志,辭官復為親。
誰期一朝患,遽殞百年身。
平昔經綸事,而今已古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挽歌的形式,表達了對劉學諭玗的哀悼之情。詩的前兩句中,作者用"聲猷驚俗舊,科第策名新"來描繪劉學諭玗在世時的聲譽和成就。"聲猷"指的是劉學諭玗的聲望和威名,而"科第策名新"則表明他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名列前茅。
接下來的兩句"筮仕甫從志,辭官復為親"則描述了劉學諭玗辭去官職,回歸家族的決定。"筮仕甫從志"中的"筮仕"指的是擔任官職,而"甫從志"則表明他一直以來都追求著官職的理想。然而,他最終選擇了放棄官職,回歸家族,以顧及家人的需要。
最后兩句"誰期一朝患,遽殞百年身。平昔經綸事,而今已古人"則表達了作者對劉學諭玗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誰期一朝患,遽殞百年身"意味著誰能預料到一時的不幸,使一個年輕的才子英年早逝。"平昔經綸事,而今已古人"則表明劉學諭玗曾經擔任過重要的政務,參與國家的經綸大事,而如今他已成為了過去時代的人物。
整首詩以哀悼之情貫穿始終,通過描繪劉學諭玗生前的聲望和成就,以及他在家族和個人抉擇中的選擇,表達了對他逝去的惋惜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同時,詩中也反映了歷史變遷和人事更迭的不可避免,讓人深思生命的短暫和珍惜當下的意義。
“辭官復為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liú xué yù yú
挽劉學諭玗
shēng yóu jīng sú jiù, kē dì cè míng xīn.
聲猷驚俗舊,科第策名新。
shì shì fǔ cóng zhì, cí guān fù wèi qīn.
筮仕甫從志,辭官復為親。
shuí qī yī zhāo huàn, jù yǔn bǎi nián shēn.
誰期一朝患,遽殞百年身。
píng xī jīng lún shì, ér jīn yǐ gǔ rén.
平昔經綸事,而今已古人。
“辭官復為親”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