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旌嗟莫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丹旌嗟莫挽”全詩
誨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
僅有摳衣便,俄驚逝水傾。
丹旌嗟莫挽,忍聽薤歌聲。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挽劉學諭玗》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劉學諭玗》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學識淵博,仍不自滿;
才華橫溢,并非自得;
教導他人真誠不倦,
與事物相處充滿感情。
只是剛剛撫衣而起,
突然驚覺時光已逝。
紅旗令人嘆息不已,
不忍聽聞喪悲之歌聲。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劉學諭玗的挽歌之情。詩中描繪了劉學諭玗的學識淵博和才華橫溢,但他并沒有自滿自足,仍然保持著謙遜的態度。他對教育他人充滿了真誠和不倦的熱情,同時與周圍的事物相處時也表現出充滿感情的態度。然而,他的離去來得太突然,就像撫衣一動,時光已經逝去。在他離世后,紅旗令人嘆息不已,而作者無法忍受聽到悲傷的薤歌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劉學諭玗的敬慕和懷念之情。作者以樸實的詞句,展現了劉學諭玗的學識和才華,同時也表達了對他為人師表的欽佩之情。詩中的"學諭"意味著教導,"玗"則表示玉石,這樣的稱謂更顯得作者對他的推崇之意。詩詞通過對逝去時光的描繪,以及對紅旗和薤歌的形象描寫,營造出一種悲傷和追思的氛圍。整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劉學諭玗的深深懷念和對他離世的惋惜之情,流露出濃厚的哀思和對人生短暫的思考。
“丹旌嗟莫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liú xué yù yú
挽劉學諭玗
xué fù yóu wú yǐ, cái xióng fēi zì chéng.
學富猶無已,才雄非自成。
huì rén zhēn bù juàn, jiē wù yǒu yú qíng.
誨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
jǐn yǒu kōu yī biàn, é jīng shì shuǐ qīng.
僅有摳衣便,俄驚逝水傾。
dān jīng jiē mò wǎn, rěn tīng xiè gē shēng.
丹旌嗟莫挽,忍聽薤歌聲。
“丹旌嗟莫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