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自隨時隱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定自隨時隱見”全詩
定自隨時隱見,應非與俗浮湛。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半隱詩》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半隱詩》是宋代詩人廖行之所作,詩意深遠。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半隱詩》的中文譯文:
遠引未能忘世,
端居且學灰心。
定自隨時隱見,
應非與俗浮湛。
詩意:
這首《半隱詩》表達了詩人的隱逸之志和對俗世紛擾的厭倦。詩人遠離塵囂,但并未完全忘卻世俗的瑣碎事務,他以端莊安寧的態度居住,專心沉浸于內心的寧靜與深思。詩人堅持自己的道路,按照自己的節奏隱退,盡管看似隱遁,但他的存在并不是為了逃避世俗,而是為了從中尋找真實的價值與意義。他的隱逸并非一味逃避紛擾,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選擇和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隱居態度和自我要求。詩人拋離了塵囂的波瀾,但并未完全遺忘世俗的種種瑣事。他保持著一種恬靜的生活姿態,學著淡泊名利,靜心體悟生活的真諦。他不會被外界的喧囂所動搖,也不會被瑣碎的紛爭所牽扯。他堅守自己的內心世界,以自己的方式隱退于世,觀察時代的變遷,洞悉人生的真實。詩人的隱逸并非逃避世俗,而是一種從容自信的選擇,一種對內心深處追求的呈現。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追求內心真實與自由的境界,呼應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隱逸情懷。詩人通過隱退與沉思,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洞悉,與世俗的浮躁與紛擾保持距離,尋求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通過這種超脫,詩人能夠更加專注于內心的思考與感悟,更好地領悟生活的真諦。這種對隱逸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對于心靈自由、超越物質欲望的向往,以及對于人生價值追求的思考。
“定自隨時隱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àn yǐn shī
半隱詩
yuǎn yǐn wèi néng wàng shì, duān jū qiě xué huī xīn.
遠引未能忘世,端居且學灰心。
dìng zì suí shí yǐn jiàn, yīng fēi yǔ sú fú zhàn.
定自隨時隱見,應非與俗浮湛。
“定自隨時隱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