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憑檣燕小遲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曾憑檣燕小遲留”全詩
蒼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淳醉墨流。
吹浪魚龍供客戲,乘槎斗牛得天游。
一聲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壺碧玉樓。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和洞庭古寺壁間韻》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洞庭古寺壁間韻》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六月的湖天寒冷如秋,曾經停留在船上的燕子稍稍遲疑。蒼崖陡峭,浮屠古老,白壁上的墨色流淌。吹起浪花,魚龍為客人表演戲水,乘槎演繹斗牛,自由自在地暢游天地。一曲帝子云璈的音樂傳來,他的家在蓬壺碧玉樓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洞庭湖的景色和寺廟的壁畫,展現了湖光山色的美麗和歷史古跡的莊嚴。通過描寫湖天凜冽,讓人感受到六月湖水的寒冷,仿佛秋天的氣息已經降臨。燕子停留在船上,微微遲疑,表達出時光匆匆流轉的感覺。蒼崖陡峭,浮屠古老,白壁上的墨色流淌,給人一種古樸、沉靜的氛圍。湖水中的魚龍戲水,激起浪花,象征著自由和歡樂。帝子云璈的音樂回蕩在空中,給人以神秘和令人向往的感覺。最后,詩人提到帝子云璈的家在蓬壺碧玉樓,給人一種富麗堂皇、飛天遐想的意象。
賞析:
廖行之通過對洞庭湖景色和古寺壁畫的描繪,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融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詩情畫意得以充分展現。湖天凜似秋的描寫,營造出涼爽而寂靜的氛圍,與燕子小遲的描繪形成了呼應。蒼崖偃蹇、浮屠古老,給人以歲月流轉、歷史沉淀的感覺,白壁淋淳醉墨流的描寫則增添了詩意的濃郁。魚龍戲水、乘槎斗牛的情景,展現了湖水的活力和人們的歡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帝子云璈的音樂和家在蓬壺碧玉樓的描寫,則給人帶來了神秘和遐想,增強了整首詩的詩意。
整首詩詞以洞庭湖和古寺壁畫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湖光山色和歷史古跡的獨特感悟。詩詞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詩情更加豐富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曾憑檣燕小遲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dòng tíng gǔ sì bì jiān yùn
和洞庭古寺壁間韻
liù yuè hú tiān lǐn shì qiū, céng píng qiáng yàn xiǎo chí liú.
六月湖天凜似秋,曾憑檣燕小遲留。
cāng yá yǎn jiǎn fú tú gǔ, bái bì lín chún zuì mò liú.
蒼崖偃蹇浮屠古,白壁淋淳醉墨流。
chuī làng yú lóng gōng kè xì, chéng chá dòu niú dé tiān yóu.
吹浪魚龍供客戲,乘槎斗牛得天游。
yī shēng dì zi yún áo qū, jiā zài péng hú bì yù lóu.
一聲帝子云璈曲,家在蓬壺碧玉樓。
“曾憑檣燕小遲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