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楊葉復楊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可憐楊葉復楊花”全詩
烏棲不定枝條弱,城頭夜半聲啞啞。
浮萍流蕩門前水,任罥芙蓉莫墮沙。
分類:
作者簡介(楊巨源)
唐代詩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濟。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濟)人。貞元五年(789)進士。初為張弘靖從事,由秘書郎擢太常博士,遷虞部員外郎。出為鳳翔少尹,復召授國子司業。長慶四年(824),辭官退休,執政請以為河中少尹,食其祿終身。關于楊巨源生年,據方崧卿《韓集舉正》考訂。韓愈《送楊少尹序》作于長慶四年(824),序中述及楊有“年滿七十”、“去歸其鄉”語。由此推斷,楊當生于755年,卒年不詳。
《烏啼曲贈張評事》楊巨源 翻譯、賞析和詩意
《烏啼曲贈張評事》是唐代詩人楊巨源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可憐楊葉復楊花,
雪凈煙深碧玉家。
烏棲不定枝條弱,
城頭夜半聲啞啞。
浮萍流蕩門前水,
任罥芙蓉莫墮沙。
詩意:
這首詩以烏鴉的啼聲為背景,以描繪冬天的寒冷景象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觸動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中通過描寫楊樹的葉子和花朵被雪覆蓋,城頭夜半烏鴉啼聲的凄涼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季節變遷和自然界的感慨,同時也抒發了對生命脆弱性的思索。
賞析:
1. 描寫自然景象:詩中以雪覆蓋的楊葉和楊花作為描寫對象,展示了冬天的寒冷景象。雪的潔白和煙霧的深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以清新幽雅的感覺。
2. 表現烏鴉啼聲:烏鴉在冬夜的城頭啼叫,聲音啞啞地穿過夜空。烏鴉的啼叫增強了詩詞的凄涼氛圍,同時也象征著孤獨和無助的心境。
3. 生命脆弱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自然景象以及烏鴉的啼聲,表達了作者對生命脆弱性的思索。楊葉和楊花被雪掩蓋,枝條弱不禁風,暗示了萬物生命的短暫和脆弱。這種對生命的思考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4. 淡泊寧靜的意境:詩末兩句以浮萍和芙蓉的形象作為寓意,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態度的思考。浮萍漂蕩在水面上,芙蓉不被沙土所染,寄托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超脫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冬天的景象和烏鴉的啼聲,以及對生命脆弱性的反思,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傳達了一種寧靜淡泊的生活態度。
“可憐楊葉復楊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tí qū zèng zhāng píng shì
烏啼曲贈張評事
kě lián yáng yè fù yáng huā, xuě jìng yān shēn bì yù jiā.
可憐楊葉復楊花,雪凈煙深碧玉家。
wū qī bù dìng zhī tiáo ruò,
烏棲不定枝條弱,
chéng tóu yè bàn shēng yā yā.
城頭夜半聲啞啞。
fú píng liú dàng mén qián shuǐ, rèn juàn fú róng mò duò shā.
浮萍流蕩門前水,任罥芙蓉莫墮沙。
“可憐楊葉復楊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