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振木哦詩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天風振木哦詩聲”全詩
道傍老翁笑相語,道上夫子真勞生。
有田觀我奉甘旨,無技聳世難公卿。
從渠自嗤我自樂,天風振木哦詩聲。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西郊即事三首》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郊即事三首》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清晨出行的場景為背景,描繪了一系列生動的畫面,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人情的感悟。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曉行出日歸流螢,
清晨出門,太陽初升,回家時路上閃爍的螢火蟲。
詩中以對比的手法,將清晨的光明與夜晚的黑暗形象相結合,突出了詩人行走的時光和空間轉換的感受。
二童一馬塵蒙纓。
兩個童子騎著一匹馬,馬上飛起的塵土遮住了韁繩。
這句描述了童子們駕馭馬匹的情景,描繪了一幅生動的畫面,表現了生活的活力和童真的喜悅。
道傍老翁笑相語,
路邊有個年老的人,微笑著與我說話。
這句描繪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他面帶微笑,與作者進行交談。老人的微笑和親切的態度給人以溫暖和安慰,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友善。
道上夫子真勞生。
道路上有位學者,真實地辛勤耕耘。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學者的敬佩和贊美,認為學者們為實現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福祉不辭勞苦,為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有田觀我奉甘旨,
擁有田地的人請我品嘗美味,以示款待。
這句描繪了一位擁有田地的人邀請作者品嘗美食,展現了人情之雅和友善之舉,也反映了社會中對知識分子的尊重和關注。
無技聳世難公卿。
沒有特殊技能的人難以在世人中脫穎而出。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思考,認為沒有特殊技能的人很難在社會中取得高位和地位。這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種價值觀,即重視才能和功績。
從渠自嗤我自樂,
嘲笑我的人自顧自地開心,而我也快樂自在。
這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態度,他并不在意他人的嘲笑,保持了自己的快樂和自由。作者以寬容和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天風振木哦詩聲。
天風吹動樹木,發出詩歌的聲音。
這句以自然景觀作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創作情懷。作者認為自然的美景和動聽的聲音可以激發詩人的靈感,使他能夠創作出動人的詩篇。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西郊即事三首》通過描繪清晨的場景和一系列生動的畫面,展現了作者對自然、人情和社會現實的感悟。詩詞中融入了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對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友善的表達,以及對學者和知識分子的贊美和思考。同時,詩人以寬容、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既展現了作者對于生活瑣碎細節的關注和感悟,又表達了對于人情世故和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反思。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自然和人情的敏銳觀察,并從中獲得一種豁達樂觀的心態,與詩人一同感受生活的美好。
“天風振木哦詩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jiāo jí shì sān shǒu
西郊即事三首
xiǎo xíng chū rì guī liú yíng, èr tóng yī mǎ chén méng yīng.
曉行出日歸流螢,二童一馬塵蒙纓。
dào bàng lǎo wēng xiào xiāng yǔ, dào shàng fū zǐ zhēn láo shēng.
道傍老翁笑相語,道上夫子真勞生。
yǒu tián guān wǒ fèng gān zhǐ, wú jì sǒng shì nán gōng qīng.
有田觀我奉甘旨,無技聳世難公卿。
cóng qú zì chī wǒ zì lè, tiān fēng zhèn mù ó shī shēng.
從渠自嗤我自樂,天風振木哦詩聲。
“天風振木哦詩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