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如日欲無骨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誰如日欲無骨相”全詩
誰如日欲無骨相,底用眼眩鳩盤茶。
哦詩清籟助蕭爽,角壯余子空雄夸。
東洋北若不汝較,望嘆自失無津涯。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和陳必強韻》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陳必強韻》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三旌之位不足貴,
萬鐘於我其何加。
誰如日欲無骨相,
底用眼眩鳩盤茶。
哦詩清籟助蕭爽,
角壯余子空雄夸。
東洋北若不汝較,
望嘆自失無津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處境的思考和感嘆。作者認為擔任高官顯貴的職位并不能使人更加尊貴,而對于他來說,即使獲得萬鐘黃金的財富,也無法增加什么價值。作者質疑像太陽一樣光芒四射的人,是否真的沒有人生的煩惱和困擾,他們是否也需要通過品茶這種輕松的方式來放松自己。詩中提到清脆的詩聲和悠揚的音律可以幫助人們擺脫煩憂,而那些自詡強大的人,往往只是虛有其表而已。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迷茫,感嘆自己迷失了自己,沒有找到前進的方向。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官位、財富和人生境遇的反思,揭示了作者對時代與人生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通過對三旌之位和萬鐘黃金的質疑,表達了作者對物質追求的冷漠和懷疑。同時,詩中以太陽為比喻,展示了作者對那些被外界看作是光彩照人的人物的懷疑和質疑,暗示他們是否也有自己的煩惱和困惑。通過"眩鳩盤茶"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逃避現實、尋求寧靜的向往。最后兩句以"角壯余子空雄夸"和"望嘆自失無津涯"來表達作者對自身處境的無奈和迷茫,呈現出一種壯志未酬、心靈困頓的情緒。
這首詩詞雖然字數不多,但通過精煉的表達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作者對社會現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等修辭手法,增添了詩詞的藝術性和表現力。整首詩以簡潔、深刻的語言,引發讀者對人生價值和追求的思考,并在細膩的情感描寫中展現了作者的獨特視角。
“誰如日欲無骨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hén bì qiáng yùn
和陳必強韻
sān jīng zhī wèi bù zú guì, wàn zhōng yú wǒ qí hé jiā.
三旌之位不足貴,萬鐘於我其何加。
shuí rú rì yù wú gǔ xiāng, dǐ yòng yǎn xuàn jiū pán chá.
誰如日欲無骨相,底用眼眩鳩盤茶。
ó shī qīng lài zhù xiāo shuǎng, jiǎo zhuàng yú zi kōng xióng kuā.
哦詩清籟助蕭爽,角壯余子空雄夸。
dōng yáng běi ruò bù rǔ jiào, wàng tàn zì shī wú jīn yá.
東洋北若不汝較,望嘆自失無津涯。
“誰如日欲無骨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