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貧原憲履長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居貧原憲履長決”全詩
居貧原憲履長決,戰罷吳王屨不歸。
已類憊靴無復召,空慙釋屩頓成非。
塵勞棄屣今何有,縱爾雙鳧自在飛。
分類:
作者簡介(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號省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陽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進士,調岳州巴陵尉。未數月,以母老歸養。告滿,改授潭州寧鄉主簿,未赴而卒,時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經濟之學。遺著由其子謙編為《省齋文集》十卷,已佚。
《棄屣有感》廖行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棄屣有感》是宋代廖行之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詩人在歷經艱辛和戰亂后,不再追求功名利祿,放下履物的心境和追求自由的意愿。
詩詞中的"棄屣"意為放下履物,它象征著詩人舍去塵世的束縛和名利的執著。詩人通過表達自己蹈遍關山、周旋步武鎮的經歷,展示了自己曾經歷過的戰爭與艱辛。他原本身居貧寒,卻堅守著自己的信仰;戰爭結束后,吳王卻不歸還他的履物。這一切使他對塵勞和功名深感厭倦。
詩人以"憊靴"和"釋屩"形容自己所經歷的艱辛和放下履物的決絕。"憊靴"代表著疲倦不堪的靴子,而"釋屩"則是指放下履物的行為。詩人感到慙愧,認為自己的放下履物已經變得錯亂,不再受到召喚。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放下履物后的自由和追求。他放下塵勞,不再被世俗所牽絆,自由地像一對鳧鳥般自在地飛翔。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經歷,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厭倦和對自由追求的向往。詩人通過放下履物,擺脫束縛,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寧靜。這種拋棄物質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題,體現了宋代士人中的一種理想追求。
“居貧原憲履長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ì xǐ yǒu gǎn
棄屣有感
dǎo biàn guān shān rì jǐ xī, zhōu xuán bù wǔ zhèn xiāng yī.
蹈遍關山日幾西,周旋步武鎮相依。
jū pín yuán xiàn lǚ zhǎng jué, zhàn bà wú wáng jù bù guī.
居貧原憲履長決,戰罷吳王屨不歸。
yǐ lèi bèi xuē wú fù zhào, kōng cán shì juē dùn chéng fēi.
已類憊靴無復召,空慙釋屩頓成非。
chén láo qì xǐ jīn hé yǒu, zòng ěr shuāng fú zì zài fēi.
塵勞棄屣今何有,縱爾雙鳧自在飛。
“居貧原憲履長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