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駕方傳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北駕方傳蹕”全詩
有愁供白發,無力買青山。
北駕方傳蹕,西師已度關。
孤臣憂國淚,東首落余潸。
分類:
作者簡介(楊冠卿)
楊冠卿(1138-?)南宋詩人,字夢錫,江陵(今屬湖北)人,舉進士,為九江戎司掾,又嘗知廣州,以事罷。晚寓臨安。閉門不出,與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華清俊,四六尤流麗渾雅,淳熙十四年(1187),編有《群公詞選》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躓,久客諸侯間……時有所攖拂,則取酒獨酌,浩歌數闋,怡然自適,似不覺天壤之大,窮通之為殊途也。”著有《客亭類稿》十五卷。《彊村叢書》輯有《客亭樂府》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
《壬午雜詩》楊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壬午雜詩》是宋代楊冠卿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慨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憂慮。
詩詞中的中文譯文為:
已分依人老,猶期振袂不。
已經分別,依附的人已經老去,但仍期待能夠重新振作。
有愁供白發,無力買青山。
擁有憂愁,只能供養白發,卻無力購買美好的山川。
北駕方傳蹕,西師已度關。
北方的車駕正向這里行進,西方的師軍已經越過了邊關。
孤臣憂國淚,東首落余潸。
孤立的臣子為國家憂慮而流淚,淚水從東方的首領落下。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時光流轉的無情和人事易逝的感嘆。作者通過描繪自己已經分別的眾人老去,但仍懷抱振作的希望,表達了人們面對歲月變遷時的無奈和自我激勵的心態。
詩中的愁苦之情體現在對白發的供養,無力購買青山的描述中。這種無奈的處境與對國家命運的擔憂相結合,揭示出作者內心的矛盾和痛苦。
詩的后半部分轉折至國家層面,描述了北方的車駕正向這里行進,西方的師軍已經越過了邊關。孤臣憂國的淚水從東方的首領落下,這些意象暗示了國家正處于危機之中,令人擔憂和傷感。
整首詩以簡潔的文字和精煉的意象,表達出作者對時光的無情流轉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之情,體現了楊冠卿的才情和情感的深度。
“北駕方傳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én wǔ zá shī
壬午雜詩
yǐ fēn yī rén lǎo, yóu qī zhèn mèi bù.
已分依人老,猶期振袂不。
yǒu chóu gōng bái fà, wú lì mǎi qīng shān.
有愁供白發,無力買青山。
běi jià fāng chuán bì, xī shī yǐ dù guān.
北駕方傳蹕,西師已度關。
gū chén yōu guó lèi, dōng shǒu luò yú shān.
孤臣憂國淚,東首落余潸。
“北駕方傳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四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